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书衣翩翩深情所系——读宁成春《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2023-10-19 15:25:26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宁成春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籍装帧设计,好比是为一本书穿上漂亮的衣服,关系到读者接触这本书时留下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年届八旬的宁成春先生,是三联书店著名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职业生涯中设计过1500多种书籍的装帧,获奖无数。笔者最近捧读他的新书《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全书通过“铅印时代”“三联风格”“素以为绚”三个部分,全方位呈现宁成春60年的设计历程,以及书籍设计背后的故事,给人以美的享受。

引领宁成春走上书籍设计之路的,是知名出版人范用先生。范用先生特别看重书的装帧,他在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之余,常亲自操刀为图书设计封面。因是在管理工作之余做的设计,故署名“叶雨”,乃业余爱好之谓也。他在《叶雨书衣》中写道,书装设计师一定要看书、爱书、懂书,只有读懂书的内容,把握书的性格,深刻理解文本,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这一理念深深影响了他的弟子宁成春。只要是宁成春接手的书籍设计,他必定先花大量时间吃透这本书的内容和精神气质,再着手设计装帧。

比如,他为《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一书所做的装帧,那纯黑底色的封面,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那一年,他从作者陆键东手里拿到书稿后,一个猛子扎进文字的海洋,越读越压抑,越压抑越有创作的冲动。开始调用各种设计元素放大这种情绪:用黑色作底,从目录上提取文字,密集地堆砌在封面上方,字与字之间的距离逼仄且紧凑。他还一眼挑中一张全家福里的陈寅恪:双手攥着拐杖,眼睛虽已失明,却清亮有光。“那种坚毅的眼神很打动我。”在宁成春看来,这就是晚年陈寅恪精神面貌的集中呈现。他特意把“20”设计成阿拉伯数字,因为陈寅恪的经历“有中有洋”,既爱吃牛奶面包,又爱穿长袍马褂。而且20比汉字二十更能传达一种速度感,喻示着20年只在弹指一挥间。如此用心良苦的装帧设计,与书的内容相映成辉,共同成就一部秀外慧中的当代经典。

宁成春谨记范用先生的教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认为,书籍装帧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那个镣铐就是书的文本。有了限制才有创作的自由。众所周知,三联书店是文化气息浓郁的出版社,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要出版全套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文和武本是一对矛盾,装帧设计如何把两种不同的调性融为一体,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是让宁成春琢磨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当时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充斥着盗版的武侠作品,封面多是刀光剑影的武打场面,轻浮而又低俗。宁成春通过深入研读金庸小说,发现金庸本人其实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钻研很深,许多武侠故事都能找到部分历史依据。他决定在封面上凸显这种历史氛围,于是找来不同朝代的绘画作品,与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相对应。比如《书剑恩仇录》用的是清代郎世宁的《弘历哨鹿图》,《雪山飞狐》用的是明朝戴进的《雪景山水图》。选取古画的局部印在封面醒目位置,书名则用潇洒飘逸的中国行书字体来书写。这个设计思路让武侠小说增加了文化积淀和历史厚重感,与三联的人文风格相契合,成为书作者、出版方和广大读者皆大欢喜的一套优秀读物。

欣赏品鉴书籍装帧艺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而在装帧的背后,往往有着耐人寻味的书人书事,向我们诉说着鲜为人知的一段书缘佳话,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宁成春为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的代表作《明式家具研究》设计装帧,其精妙构思的背后就有着动人的故事。该书封面除去书名,并排放置了两把椅子,一边是明代特色的官帽椅,一边是手绘的木椅线图。原来,王世襄先生潜心文物收藏研究如痴如醉,家中事务尽交夫人袁荃猷一人操持。写作《明代家具研究》,更是耗费大量心血。袁荃猷协助他收集资料,绘制家具线图,无怨无悔,一力成全,正是“阴阳枘凿纵横线,画到西窗月落时”。可惜书未出版,袁荃猷神归道山。这本书的成书过程,见证了王世襄和袁荃猷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设计师在封面右侧放的是“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实物图,这是王世襄最喜欢的一把椅子。另一侧放袁荃猷绘制的椅子线图,代表袁荃猷的默默付出。一实一虚,琴瑟和鸣。书成人已逝,阴阳两相隔。再加上一束阳光洒在线图上,是对幕后奉献者的致敬,也暗喻着这份爱情地老天荒。

宁成春一辈子爱书、懂书、设计书,在尚未有互联网的时代,正是他们这些优秀的书籍设计师,给“思想”赋予魅力,把一本本好书以美好的形象送到读者手中,让进步的精神导入人心,他们值得我们尊敬。

(周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