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敏言 | 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读懂矛盾观

2024-02-07 17:47:07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2024年2月7日第01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

“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百年大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

矛盾观,指的是人们关于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运动变化的总体看法,决定着人们对事物发展动力和基本状态的认识和把握程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认识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

“四下基层”不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注重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这一制度设计,不仅仅在于“下”,更在于直面矛盾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

坚持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是“四下基层”理论创新的生长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继承和创新。

01

所谓的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今天的闽东,围绕“抱好‘金娃娃’,发展大产业”,坚持以调研开路、以调研破题,走出了一条“产业引领、山海联动”的发展路子。

30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信息短缺,是小农经济的一统天下。刚从厦门特区到宁德地区上任的习近平,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寻找思路,寻找答案。

为摸清“家底”,习近平同志一个县一个县地跑,把宁德下辖的9个县(市)全部跑遍了,还到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当时的闽东并不具备大发展的条件,他告诫大家“不能寄希望一下子抱一个‘金娃娃’”,“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将来时机成熟了,是可以大干一番的”。

翻开《摆脱贫困》一书,有一篇写于1989年2月的《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大关系》。闽东的变化,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令人眩目的变化,而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指导思想,要处理好“长期目标和近期规划”“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中的山区与沿海”“改革开放与扶贫”“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等六大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六个关系的处理,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自觉运用。比如,“既要避免把近期难以实施的远期目标超前化,又要防止把近期规划简单化”;“速度和效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把握它们之间的统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闽东的资源较为丰富,但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决于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闽东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应主要依据本地资源的现状”,“闽东应制定区域的产业政策,确定产业发展的结构、顺序和时机等”……

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坚持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党不断解决难题、化解危机、走向胜利的突破口。

从“弱鸟如何先飞”的闽东之问出发,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观进行辩证的思考。“处于一种弱鸟的境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这样,既可跳出老框框看问题,也可以振奋我们的精神。”

习近平同志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宁德发展必经的路径,并确立“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工业、农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等一系列事关闽东长远发展的工作理念。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金娃娃’,加快跨越式发展。”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在福建宁德调研时看到宁德发展条件的积极变化,提出了殷切希望。

紧扣“抱什么‘金娃娃’、怎样抱‘金娃娃’”等问题,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决策前的调查、分析、论证上,促成了新能源科技、青拓集团等落地宁德,之后又抱上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金娃娃”。宁德服务好“金娃娃”,在开展“四下基层”活动中建立“三必到三必问”机制,做足“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文章。

从落后到领跑,到全省的新增长极和“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建设的典范,30多年间,宁德从曾经的经济总量全省老末,变成我国东南沿海正在崛起的新兴港口城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蜕变。

02

坚持问题导向,以调查研究作为工作开局。

1988年,从厦门特区赴任闽东山区,习近平同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中拉开了“四下基层”的序幕。不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抑或是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都需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和辩证思考,从而使“四下基层”服务更精准、工作更有效。

从“四下基层”到“四个万家”“一栋楼办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在不断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四下基层”的科学理念不断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很多启示——

要敢于“钻矛盾窝”。

“四下基层”中包含解决问题的行动和发现问题的方法。信访接待下基层将信访接待点下移到基层,把群众“上访”变为领导干部“下访”,通过行动的巧妙置换,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必须深入困难丛中、矛盾窝里、基层一线,全面、准确、深入掌握现实情况。既要注重调查服务对象广泛性,又要敢于“钻矛盾窝”了解实情;既要把握总体分析面上的情况,又要深入解剖麻雀。

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彼时,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穷怕的”闽东人想尽快富起来,提出三大目标:修建温福铁路、开发三都澳港口、建设中心城市。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在经济落后的宁德地区尤其突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是重要的工作方法。

面对闽东人民的“三大梦想”,面对父老乡亲的期盼,习近平把地委、行署的同志们聚在一起,说:要把老同志的建议和干部群众的问题放在心上。通过深入调研,他进行了辩证的思考,既肯定了“热门话题”的意义,又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宁德发展必经的路径,抓住了制约宁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倡“经济大合唱”,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在闽东吹响了思想大解放的号角。

要坚持“调研起步、调研开局”。

1986年,在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任上,习近平同志就抽调100多人进行了21个专题研究,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抓住“经济特区扩区、探索施行自由港政策”这一事关长远发展问题,组织编写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了解分析客观事物,进而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实践基础,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同志曾形象地比喻道:“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1996年至2002年,习近平同志七下晋江,到企业、进社区、访农村、走基层。经过多次调研、问计于民,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从晋江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晋江经验”,并于同年8月和10月,分别在《人民日报》和《福建日报》上发表万字长文,总结提炼“晋江经验”的“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

2019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晋江经验”予以充分肯定。他说:“我到省里工作以后,多次到晋江做了调研,全省推进‘晋江经验’。福建省如果有若干个‘晋江’,福建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晋江经验’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

03

从宁德兴起,“四下基层”扎根福建、走向全国,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成为指导推进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针对“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特殊时代特点,他明确提出,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是这个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是躲不开也绕不过去的”。这些都为全党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注重总体谋划,又注重牵住“牛鼻子”,深刻把握好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比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既考虑区域、人口、领域的全面覆盖,又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强化精准扶贫,把脱贫攻坚作为底线任务;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突进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又突出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些都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典型范例。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建省委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参加单位通过群众提、网上征等方式,梳理群众反映强烈、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类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因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这一紧迫时代课题,福建省委坚持每年开展年度主题活动。2023年,福建部署“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以此作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特色载体,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强烈的问题意识,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积极化解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年来,“三争”行动引领全省党员干部争当理论武装的“排头兵”、敢拼会赢的“先行者”、务求实效的“实干家”,交出一份固本培元、转型升级、逐季向好的发展成绩单。新的一年,省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部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吹响了把深学敢为实干引向深入、将争优争先争效贯穿始终的“进军号”。

八闽大地上,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的热潮涌动,步履铿锵。

这是坚实的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直面问题直奔一线,主动精准解题、聚力攻坚破题,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