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4-04-11 10:41:25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一位经商的朋友听说我写作很辛苦,非常关心地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善一下写作方式,比如,你只需口述,请人帮你记录就是了。我告诉他,口语和文字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光是把口述记录下来,文字定然还是粗糙的,尚未达到“文章”的标准,最多算得上“夹生饭”,没法给人吃的。朋友又说,那就叫人家根据你口述的意思,写成文章。我说,作为个性化的文章(或者说可以称为“作品”的文字),还得自己亲力亲为才行,别人是没办法包办的。如果他能把文字处理得相当精准,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成了他的作品。尤其是写长篇小说,如果人家可以根据你的概述写出一个长篇,他又何必把作品交给你,自己直接拿去出版不是更好?再说了,如果一本书是这样出来的,你强行署上大名据为己有,岂不问心有愧?别说人家有意见,就算人家心甘情愿替你写一本书,自己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呢!

朋友听了,觉得有几分道理,便没再提请人分忧之事。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又说,网上报道现在智能机器人写作挺好用的,要不以它代劳,这就不用担心欠人家的人情了。

机器人写作,的确颇受关注,据说水平已经很高,而且还将越来越高。网上很多文字(尤其是某些应用文)可能都是出自“机器人”之手,看看它们的模式就知道。不过,既然能看出模式,就说明目前机器人写作还远未达到写作高手的水平。不排除若干年以后,机器人写作可以完全达到人工水平。但是否从此以后,人们就不需要动手写作了呢?我不以为然。即使机器人水平再高,我相信,人们还是需要亲自动笔,而且,还会有许多人继续写作。起码我就是这样,要么不写,要写就得自己写。

道理很简单。机器人是机器人,我是我,凭什么他能干的事,我就不需要干了?就好比,在自然人当中,比我写得好的人不计其数,可读的好作品也不计其数,但我在阅读他们的作品的同时,依然要坚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那么,机器人写得好,当然也就不影响我继续写。因为,写作这种事,除了是劳动,更是一种体验。而很多体验,是永远不能让他人代劳的。如果代劳了,也许意味着生活将失去意义。

写作是这样,读书也同样如此。很多书,仅听别人转述大概意思是不够的,只有自己亲自读了,才能享受阅读乐趣,才能汲取精神养分。否则,你的生活就可能缺乏了一部分有滋有味的内容。我们小时候,食物匮乏,读物更匮乏。为了解决阅读的问题,我曾经抄了好几年的书,做了几十本手抄本。这当然是一种笨办法,效率低下。如今,买书完全不是问题,可接触到的书籍浩如烟海,抄一本书的时间,可以用来读好多本书。而且,网络提供了查询资料的便利,想要找什么东西,瞬间便可以搜出来,不像以前要翻很多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可以偷懒了,可以投机取巧了。该下的功夫,还是得继续下。该读原文的,还是得继续读。该反复研读的,还是得按老办法研读。技术进步了,读书可以提高效率,但不能请人代劳。

几十年前在乡下读小学时,有一位老师经常这样教训人:“某某某这样的人,老师坐在他肚子里也会撑死他。”老师的意思是,读书要靠自己努力,别指望走捷径。即使真有“捷径”,自己主观上不用功的话,哪怕把有知识的老师直接放进他肚子里,他也消化不了。别小看乡下人,他们的很多土语,土则土耳,讲述的道理并不比学术文章逊色。老师这么一说,反正我是信了,该身体力行的事情老老实实靠自己。

这些年,因为工作关系,每年总是少不了上几次廉政教育课。上这种课,我从不用人家提供的讲稿。原因很简单,廉政教育,只有和听讲者掏心窝说大实话,才可能取得一点效果。如果用一个别人东拼西凑弄出来的通稿,就流于形式了。自己未必入心入脑,怎么可能触动听众的灵魂?所以,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谈自己的认识,让人觉得真实可感。别说我们讲课的,就是某些“剧中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呢!有一年,我们拍摄警示教育片,安排一名正在服刑的落马官员谈体会。不料,他坦率地说,虽然这是对他的关心,但还是另请他人吧,自己现在不想回忆过去——如果为了完成任务,只说几句场面上的套话应付了事,拍摄起来缺乏真情实感,势必影响片子质量。这话让我们一时大出意料,但想想又觉得颇有几分道理,也就不再勉强。

汽车普及代替不了行走,电脑制作代替不了书法,万能的机器人也代替不了人的劳动。尤其是读书写作之类的事,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岂能交给别人处理。我们可以运用技术,但不能因此丢了基本技能。正是那些需要自己躬行的事,让我们的生命体现出了应有的价值。

(李伟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