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网络诈骗的“克星”

2018-07-26 08:24:14 来源:福建法治报

记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侦大队刑警郑小龙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26日讯  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刑侦大队刑警郑小龙,把打击重案和电信诈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战果丰硕。从毛头小伙到破案尖兵,近三年来,郑小龙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0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500多名,多次被通报表彰。

近日,记者来到郑小龙的办公室,只见他正在办公桌前分析一起网络诈骗案件,电脑上密密麻麻的电子文档,桌上厚厚的侦查笔记,静静述说着工作的艰辛与复杂。“网络电信诈骗,少则吸金数百上千元,多则卷走数十万上百万元,给群众带来巨大损失。然而这些案件中,诈骗分子多为异地、非接触式作案,破案难度极大。”郑小龙以自己办理过的一起某借贷P2P平台诈骗案件为例,向记者讲述个中滋味。

2016年底,温州人吴某专程来到三明,把“债务人”张某扭送进了梅列公安分局。“他借了我16万元的钱不还,你们把他抓起来!”吴某对接待自己的郑小龙说道。

借钱不还是民事纠纷,并不构成刑事犯罪,按理郑小龙可以不管,但他留了个心眼,问了吴某和张某几句话,发现张某是通过实名注册的网贷平台向吴某借的钱,但对如何借钱、借款金额、借款用途、约定利息、还钱事宜等细节一无所知!

原来,张某把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认证的电话卡、实名注册的微信等信息材料交给了一个中介公司,业务员邱某利用张某的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借贷,承诺支付张某“好处费”,并告诉他无需还款。

“中介公司以非法占有款项为目的,利用他人信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借款,并且根本不想还款,该行为属于诈骗。”郑小龙随后向领导汇报此事,三明市公安局梅列分局高度重视,立即抽调精干力量展开侦查工作。民警们先是梳理出借贷双方的办事流程,随后赶往北京调取了该借贷平台的相关数据。但面对调取回来的几万条杂乱无章的数据,侦查工作陷入困境。

“数据如果不去分析,就只是数据。从海量数据里寻找到关联,才是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郑小龙再次迎难而上。他将所有涉案信息汇总,加班加点一条一条分析研判,碰撞寻找其中的关联,成功发现业务员邱某曾多次利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向张某借款、收款,不断提高张某在网贷平台上信誉度的事实,案件由此迎来重大转机。

“邱某的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玩号’,通过操作多个账号进行借贷与归还,不断提高某个账号的信誉度,为借取更高额度的钱款做准备。”郑小龙由此类推,通过关联该中介公司其他员工的相关信息,最后梳理出该中介公司利用龙岩、三明两地100多名像张某一样的无业群众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上向全国各地群众“借款”不还的情况,受害群众达100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1000余万元。

“侦查工作就像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要从庞大的数据中捕获犯罪分子的作案痕迹,让他们不得不现出原形,从他们手里夺回老百姓被骗的钱财。”郑小龙说道。结合其他记录,警方很快锁定该诈骗团伙犯罪嫌疑人身份,通过近一年的追逃工作,目前,郑小龙和同事们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0多名,追回部分涉案钱款。

近年来,通过强化研判和打击,梅列区短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3.4%,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绩效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郑小龙和同事们功不可没。

实际上,研判工作枯燥无味,极其考验民警恒心和细心。如果没有对工作的热情、对群众的感情,很难坚持下去。郑小龙淡然一笑,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忠于警徽,智于破案。”在打击电信诈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上,他不断学习网络技术知识,了解最新动向,搭建数据模型,加快分析效率,让办案更加高效精准,成为三明公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新星”。

(本报记者 黄丽青 通讯员 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