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陈基周: 公正执法,绝不“和稀泥”

2023-02-01 10:19:14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1日讯 “支持还是不支持,我再想想吧。”当记者来到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陈基周的办公室时,眉头紧锁的他正盯着一份劳动纠纷判决书。

14年来,陈基周受理民商事案件3500余件,这意味着平均每一个工作日他都要办好1起案件。不管大案还是小案,陈基周总是慎之又慎,“无论案件看似多么鸡毛蒜皮,都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能否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大事。”

断清是与非,必须循法而行。而民商事纠纷,涉及的法律知识广泛驳杂,要求法官是“全科医生”,而每起案件情况各异,需法官“博中有专”,才能够切中症结要害。

公司清算后,又出现了新的债务,新债跟谁算?在法律没有相对规定的情况下,陈基周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法律适用技巧,公平公正裁决了这起案件。

陈基周回忆,易某达公司花了150万向某房地产公司购买了一大厦架空层。交易成功后,被大厦业委会反对。该大厦业委会起诉,称架空层所有权归业主所有,获法院支持。

于是,易某达公司申请仲裁,解除与该房地产公司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但此时,该房地产公司已经进行清算,净资产仅为0元。易某达公司该向谁追偿?

陈基周敏锐发现,上述情况和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债权人补充申报债权的状况十分相似。于是,他果断运用类推适用的方法,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四条第一款进行处理:

“债权人补充申报的债权,可以在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中依法清偿。公司尚未分配财产不能全额清偿,债权人主张股东以其在剩余财产分配中已经取得的财产予以清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之后,根据该案编写的案例分析文章被《人民司法·案例》采用,并入选福建高院第五批参考性案例。 

这起案件的成功审理,离不开陈基周不断灌溉自身的法律知识大树,娴熟运用法学方法论等工具进行修剪嫁接。

除广泛涉猎民法领域所需的知识外,陈基周还精专《公司法》《劳动法》《合同法》等。其中《劳动法》以体系繁杂称著,很多法官都“敬而远之”,可陈基周却觉得“亲近有加”,“《劳动法》确实复杂,我刚开始做劳动争议案件的时候,便将法条都梳理一遍,框架逐渐清晰,办起案件来更加得心应手,反而倾向审理这类案件。”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绝不“和稀泥”。秉承这条原则,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席卷厦门,厦门某小区地下车库受灾,导致停放的168辆车泡水受损,陈基周成功化解了车主和附近一在建工地相关人的矛盾。

当时,车主们认为除了物业失责外,小区附近一在建工地未做好相应防灾措施,导致雨水倒灌进入小区车库,也应为车辆泡水负责。为此,车主们将工程代建方和施工方一并告上了法庭。

陈基周作为本案承办法官,详细阅读了卷宗,并带领书记员多次深入现场实地勘察,研判涉案工地因为未采取有效措施,确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车辆泡水受损。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代建方并无赔偿责任。

厘清了事实之后,陈基周开始着手准备当事人的调解工作,并通过细致工作最终促成了该168件案件全部和解,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代建方为此专门送来了锦旗。

诚实信用,给予每个人应得的部分,是法律的基本准则。对权律义务的平衡,让陈基周更加审慎、严谨行驶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

一方面,陈基周体系化、系统化,严密自身的法律知识大厦。另一方面,他还极其重视办案流程的严谨性。在十多年的工作中,他通过不断体验摸索,设计出了“案件办理进程单”“保全情况告知书”“送达流程指引”等多份工作流程思维导图,无私分享给院内同事。

海沧法院民庭的新人法官,都是从一份份“个案办理进程单”中成长起来的。“‘一案一单’,条块分明,新晋法官可以按照表单流程办案,不容易出纰漏、留遗漏。”2014年,陈基周设计“个案办理进程单”,归纳“阅卷内容”“送达事项”,备注载明法官、书记员职责任务,帮助新晋法官开好头、起步稳,少走成长弯路。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陈基周在论证观点时,善引经据典。细问之下,原来,这位忙碌的法官,在工作之余爱好读国学。

陈基周认为,裁判文书是一个司法产品,可以说是法院的又一“颜面”,须“精益求精、逻辑严谨、分析清楚 ”,方能体现司法公信力。因此,在写作文书时,他经常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问题说清楚,让当事人看明白,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陈基周曾审理过这样一起借款纠纷。原告陈某称,给小姨子买车的钱系借款。但根据查明的事实,该笔款项更可能是赠与而不是借款。陈基周在判决书中写道,“诚乃立身之本;信为处事之基。施恩不望报、与人不追悔,乃我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与善良风俗。望双方原其初心,讲信修睦。”

“引入国学经典,不仅借经典摆道理,消除矛盾纠纷,还发挥裁判文书的教育教化作用,感化说服当事人,推动传统文化精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陈基周说。

“主敬存诚”是陈基周微信的个性签名。秉承着对法律的敬畏,他专一不杂,几十年如一日运用着自身的法律知识定分止争,守望公平与正义。

(本报记者 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