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端午情长

2023-06-25 09:55:32 来源:福建法治报

和母亲聊起儿时的端午节,两代人的端午记忆交融在同一个时空,在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光芒中,虽然经历时代变迁,画面不尽相同,但却承载着同样的感受,那是一种最纯粹、最简单的快乐和幸福。

挂在墙上的日历距离五月初五还有几页,粽子的香味已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跳动的火苗,升腾的蒸汽,四溢的粽香,构成一幅简洁却让人沉醉的人间烟火图。

粽子熟了,未等放温,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各自剪下一粒开始品尝。烫手中,粽子的外衣被解开,一股带着热度的香气扑鼻而来,三角形雪白粽子跳入眼帘,迅速咬下一个角,十足的香糯感,顿觉人间美味,幸福满满。

粽子的种类有几种,不知为何,大人们总喜欢选择纯糯米粽。无论是沾点白糖,还是后来沾点蜂蜜,糯中带甜的香醇美味,总是在艰苦的岁月里,在繁重的劳作后,让他们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满足。而孩子们总会成为红豆粽、绿豆粽、花生粽的主要享用者。

没有冰箱的年代,煮好的粽子连着粽丝,总会被一捆捆挂在房间天花板下方的钩子上,想吃的时候剪下即可。当然,隔两天也会被取下重新煮透,简单纯朴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总能让粽子在吃完前得以完好保存。

端午终至。当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框上钉一把用菖蒲、艾蒿组成的草束,草束中间用一条两三厘米宽的红纸包扎着,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草香,这也成为端午节特有的味道。

当时的我不知这草用意何在,曾问过大人。他们总是悄悄地说,是为了让逝去的亲人更容易找到回家的路,好回家一起过节。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否如此,但却在无形中,让小小的我对这束草多了一份敬畏。

丰盛的午餐是喜迎节日必不可少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对节日带给我们的味蕾享受总是无比期待。在一桌平时难以见到的美食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母亲做的光饼夹红烧肉。

买来的光饼对半切开,用油炸过,让表面变得更加金黄;红烧肉则是用酒糟、白糖、五花肉烧制而成。把两三块红烧肉塞入切开的光饼中,吃起来外酥内嫩,可谓色香味俱全。现在想起,依然有垂涎欲滴之感。

午餐过后,伴随着逐渐喧闹的人声,最引人入胜的一年一度乡村龙舟赛即将拉开序幕,场地就在乡中那条穿流而过的大河里。大家都知道,此前已数日训练的选手们即将登场竞技比拼。

在那个为生计奔波的年代,伴随端午节而来的划龙舟,是这个节日令人期待的重要原因。母亲说,从太姥爷到父亲,家里的男人们几乎都是划龙舟的爱好者,劳作后再苦再累,一旦要去划龙舟,似乎就充满气力。他们后背一度呈现并难以消去的黑色背心形“徽章”,就是最好的见证。

当然,不只是大人如此,男孩们同样对龙舟情有独钟。每当训练或比赛的龙舟锣鼓声清晰的传到离河不远的课堂,他们早就“身在曹营心在汉”,好不容易熬到放学,便抓起书包一溜烟没影了,只是很快就会出现在河岸兴奋的助威“粉丝团”中。

他们也会抓紧一切机会上船体验一把,即便没有锣鼓和船桨,也可以找到一个搪瓷脸盆和一支木棍替代;没有船桨,就用单手划水,看那感觉甚是激动和自豪。

比赛开始,河面上,百舸争流;河岸上,人声鼎沸。锣鼓号子声、呐喊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场汗水与河水交融、力与美结合的盛会,把端午节的气氛推向高潮。此时,比赛结果的输赢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洋溢在人们脸上的专注和快乐,成为节日里不可磨灭的幸福印记。此刻,在我和母亲的脸上再次浮现。

“妈,你小时候过端午节,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相同的故事聊完,我好奇地问母亲。“当然有。”她笑了。

她忘不了,孩童时代端午节前,伙伴们一起动手制作、挂在脖子上的小香囊。那是用红绳编制成绳网,把樟脑丸包在其中绑紧,加上一个红绳带子和坠子即可。那种味道,那份快乐,依然记忆犹新。

她忘不了,和同伴们一起去摸田螺的美好时光。端午前后正是田螺季,撸起衣袖,卷起裤腿,挎个水桶,她们在快乐的田野上,努力践行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餐桌上美味的炒田螺就是最好的嘉奖。那种成就,那份乐趣,同样难以忘怀。

只是可惜,自我记事起,已经没有经历母亲说的端午趣事了。但是,用粽香、美食、龙舟所描绘的端午记忆,依然伴随着每一次与端午节的相逢而历久弥新。

如果问我,端午节是什么味道的,我想,那一定是甜的,就像沾了白糖或蜂蜜的糯米粽。这份甜蜜,永远都是人生路上的感动和期待。

(林祥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