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枕梦苏州

2023-08-28 16:32:16 来源:福建法治报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大部分城市都属于逐渐消逝的城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让城市的历史渐渐被埋藏甚至烟消云散,定格成一种历史记忆文本。然而,在苏州却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特殊现象,一边是新城,现代化发展日新月异,另一边是古城,历史面貌封存保留。时代发展的车轮并不曾将苏州的历史碾压成碎片,这座城市的历史不只存放在博物馆的展示柜里,而是散落在古城的各个角落。

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时物。”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旧都,吴国的历史和文化在苏州一代代传承,至今仍然有迹可寻。曾经的海涌山,因传说春秋时期吴国国君阖闾下葬于剑池后,白虎伏于其上三天后乃离去,故改名为虎丘。剑池因传说陪葬了三千宝剑而得名,幽深水潭上方的摩崖石刻“剑池”相传是王羲之笔迹,“风壑云泉”相传是米芾所书。虎丘内沧桑古朴的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竣工于北宋、重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底座与塔顶偏离中心2.3米仍然屹立不倒,被称为“东方斜塔”。虎丘的历史遗迹因传说的点缀而更耐人寻味。阊门、盘门则依稀重现了吴国城门和城墙的历史旧貌,干将路、莫邪路、相门等路名和地名则延续着历史传说和记忆……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这首《送人游吴》上半段诗的意境,仍然封存在一千多年后的苏州平江路。

水陌交阡中绵延着白墙黛瓦的古宅深院,河畔婀娜的柳枝轻拂着青石堤岸,水波荡漾着斑斓的灯光,夜幕下的平江路笼罩在一片安宁之中,静静聆听着茶馆中吴侬软语的昆曲和评弹。不管是平江路还是山塘街,都只是浓缩的古苏州的一抹剪影,同里、周庄、直、木渎等千年古镇更加完整地保留了古苏州的韵味,诠释着江南水乡的旖旎多情。

行走在苏州,犹如进入一幅幅天然画卷,一从水乡画卷出来,便跌入了园林画卷。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一个个精心营造的理想境界,追求的是悦目、悦心、悦志。一檐、一窗、一石、一木、一门、一廊、一桥、一亭、一阁,构造出空间美感和艺术意境,如沈复所言:“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徜徉在苏州园林中移步换景,触目所至皆可定格成一幅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苏州园林的风景美和意境美终究是异曲同工,园林的历史才是其深厚的底蕴支撑。“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沧浪亭,如果缺了苏舜钦、韩世忠、沈复等名人的缘由,其“无价”和“有情”均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退隐苏州的王献臣请来文徵明筹划设计建成了拙政园,此后钱谦益、柳如是、陈之遴、徐灿、王永宁、李秀成等一个个名人的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故事,伴随着拙政园一起历经沧桑,凝聚成深厚的园林底蕴;一代高僧天如惟则禅师的门人在狮子林为其建庵,寺园合一,禅意为狮子林增添了欲说还休的韵味……留园、网师园、耦园、怡园、环秀山庄等也自有其风情逸事,想当年,各个园主之间的诗文唱和、抚琴听曲、金石共赏,成就了明清时期文坛画界的一桩桩盛事佳话。

除了古迹、古街、古镇、古园林,苏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庙。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蜚声海外。江南寺庙风格的黄墙黛瓦内,矗立着仿唐风格的四方形宝塔,撞击钟楼内的古钟,钟声依旧却早已物是人非,但流传下来的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的一场对话至今仍让人深受启发。除了名气远扬的寒山寺,隐藏在深巷之中的定慧寺,清净幽远,是苏轼游览苏州多次借宿的寺庙。定慧寺附近的罗汉院双塔,始建于北宋时期,红棂黄墙,塔顶耸立着十几米高的铜制塔刹,俯瞰着苏州的风雨千年。

在苏州会有一种穿越的错觉,逛累了古代的历史遗迹,还可以到苏州大学本部校区来一场与民国建筑不期而遇的邂逅。恢宏壮观的钟楼,以青砖为主体点缀着红砖,圆拱形的门廊、木质的楼梯、古旧的时钟、精美的窗棂雕花、飘扬的五星红旗,门口铺陈着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画面精美绝伦。精正楼则是清一色红砖,哥特尖顶式门廊,左、中、右三座塔楼,墙面上缠绕着绿藤,红绿相映,蔚然成趣。一座座民国建筑,穿越百年而来,静候人们流连其间的一场场相遇。

在流年飞逝的光和影之间,在黑色和白色之间,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一场时光穿梭不经其意地悄然发生,这便是让人“三千里外思徘徊”的苏州。

(施玉玲 作者单位:漳州市人民检察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