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38年土地纠纷一朝化解

2023-11-20 09:34:13 来源:福建法治报

“以前我连对方人都很难找到,是调处中心给了我们这个平台,让我们有地方说理去。”

“接下来公司马上就要复工了,这件事要是还没解决,那接下来复工都会受到影响。”

11月3日,随着当事双方握手言和,至此一场长达38年的土地纠纷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苏平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得以圆满化解。

这场矛盾要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起。1980年,平潭某油品经营公司在平潭南盘村租赁当地村民的农地修建油库。1985年,该公司因经营需要扩建油库,村民游某及其家人发现,原本属于自家的0.35亩农田被占用修建油库。但双方因补偿金问题没有谈拢,便结下了梁子。此后多年,双方多次因此问题闹矛盾。

今年6月,游某得知苏平片区成立了一个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里。

“这么多年了,这件事都成了我的一个心结。我也不知道该找谁,但这问题没解决,他们的油库也别想再营业……”在联合调处中心,游某激动地诉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在耐心听完游某的诉求后,苏平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工作人员安抚道:“你既然来到了这,就说明对我们是信任的,你放心,我们会去深入了解调查,一定会公平公正地来处理这事。”

“这个诉求件,最主要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土地权属问题,还有一个便是双方对赔偿金额存在的分歧。”在收到案件后,苏平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就召集了公安、司法所、法院的相关人员进行商讨,大家决定先从第一个问题入手。

可是,当调解人员前往游某所在的村部调取土地使用权证等相关证件,却一无所获。于是,调解人员又走访游某的村干部、邻居等同村人。

几经走访调查了解到,油库那块地本是个荒山,早期游某的父母和村里其他人自发在那开垦耕种。当时,大家根据公约民俗,就成了块自留地。之后游某的父亲将农田分给了几个孩子耕种,游某家分得的那块地的确被油品经营公司占用。

在确认了土地权属问题后,如何攻克双方对赔偿金额的分歧成为此次调解工作的新挑战。

一开始,游某提出要33万元的赔偿金,但油品经营公司态度强硬不同意,并且公司法人不居住在平潭,油库那也暂停营业,这给调解工作又增加了难度。

调解人员并未因此退缩,他们辗转多方,联系上公司的法人做说理工作。在几番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后,公司法人表示愿意一次性赔偿5万元。

然而,这与游某所提出的金额相距甚远。“游某提出的赔偿金与市场不符。”调解员林建福介绍说,矛盾纠纷调解不能“和稀泥”,要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法理情的统一,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维权。

调解中要想当事人之所想,调解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在核算好赔偿金后,调解员又找到游某及其家人做解释工作。一次次的登门拜访,甚至远赴异地找到当事人,在“连环战”和“情理战”下,双方心平气和、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钱虽不多,但我觉得解开矛盾比钱本身更重要。有了这个平台和各个调解员的调解,我们双方能拿出态度好好谈,各退一步让各自把气给顺了。”游某家属说。

据介绍,苏平片区社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苏平支队践行“枫桥经验”,联合多部门共同打造的一处多元调处中心。通过这个平台让群众有地方讲理说理,能够集多方之力把辖区发生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将隐患消除在源头。

(本报记者 陈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