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范艳铭:用“较真”劲头守护万家灯火

2024-03-29 15:28:48 来源:福建法治报

用“较真”劲头守护万家灯火

——走近罗源县公安局松山派出所民警范艳铭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3月29日讯 “我呀,就是一个爱‘较真’的人。”这是罗源县公安局松山派出所民警范艳铭对自己的评价。

自2010年穿上警服,范艳铭总是怀着一份对警察职业的忠诚和守护人民群众平安的初心,用温和的言辞应急处突,用坚韧的态度化解纠纷,用扎实的方法侦破案件……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勤奋肯学、细致入微、办事沉稳的人,但是他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爱“较真”的人。

从警14年,他靠着这股“较真”劲头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刻在奋进的足迹里,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愈加闪耀。

与自己“较真”

业务“小白”的华丽蜕变

2022年,范艳铭因工作调动来到罗源县公安局松山派出所案件办理队。为尽快适应新岗位,他主动向前辈请教学习,再总结归纳、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研判思路。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他也主动承担物证固定、卷宗制作等基础工作,像海绵一样吸取同事的好经验,在点滴中努力锤炼业务技能。靠着这股“较真”劲头,范艳铭迅速从业务“小白”成长为警队“顶梁柱”。自参与案审工作以来,范艳铭已制作笔录超过1000份。

对案件“较真”

侦查破案的“急先锋”

“办案就得‘较真’,深挖细查每一个细节。”这是范艳铭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24年1月14日凌晨,有群众报警称在罗源某酒吧门口被陌生男子用木棍殴打,范艳铭接警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初步侦查,他发现嫌疑人持外地口音、面孔陌生,且作案后第一时间逃离现场,这给案件侦破带来了诸多困难。

深夜寒风凛冽,范艳铭在调查取证后迅速赶回办公室,仔细梳理线索,不放过每一帧细节。在县公安局“e体+”智慧赋能中心的协同研判下,他瞄准犯罪嫌疑人的来历展开侦查。通过倒退追踪发现,嫌疑人系省外人员,在当地没有任何联系人。

掌握线索后,范艳铭敏锐地意识到嫌疑人极有可能逃离罗源。他立即联合队友在车站布控,并联合社区民警到宾馆酒店摸排。功夫不负有心人,1月15日13时许,范艳铭和队友在一宾馆查到嫌疑人踪迹并实施抓捕。经预审得知,该嫌疑人已买好车票,准备当晚离开罗源。

为群众“较真”

百姓眼里的“守望者”

除了学习和办案方面,范艳铭回应群众求助也同样“较真”。面对群众诉求,范艳铭从不因事小而不为。他始终秉持“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理念,积极回应群众期待。

2023年12月,市民黄先生匆忙到松山派出所报案,称其不慎将背包遗失在出租车上,包内有1万多元现金。接警后,范艳铭立即通过公共视频调取黄先生所乘出租车情况。但无奈的是,由于视频中该出租车牌照模糊不清,单从外观无法确定司机身份信息。

“群众的事没有小事,他们着急我得比他们更着急!”范艳铭认为。随后,他反复多次查看视频,发现该出租车后备厢上贴有一块罗源县某商家的广告信息。范艳铭即刻与该广告商家取得联系,终于找到该出租车司机。仅1小时,范艳铭便帮黄先生找回了遗失的背包。

值班处警、办理案件、出差抓捕、纠纷调解……面对繁杂的基层派出所工作,范艳铭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连轴转,每天都在与自己、对案件、为群众“较真”,用自己的“较真”劲头守护万家灯火。

(本报记者 陈钦祥 通讯员 薛诗婷 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