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蔡元培的板凳

2024-05-09 16:35:27 来源:福建法治报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是蔡元培校长所以兴北大也。只是兼容并包,并不是麻布袋,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而是药品盒,能救时救世者,才纳入其中。蔡公曾经说:“主张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主张,而且反对。”以蔡公这个界定,不但不学无术的教授活不下去,便是那些为基金立学者,也得滚蛋。继承蔡校长办学理想的傅斯年,也坚决拒绝那些毫无家国情怀的学者教授,不论其名气有多大。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1916年底,蔡公被内定为北大校长,未曾上任,先任职事,蔡公先行校长职责,不是跑部跑项目,以大兴土木,而是先去请学术大师,其他科系大体选定,文科学长一时难选。某日,蔡公去留法同学汤尔和家,忽见《新青年》杂志,这是蔡公第一次见这本读物,蔡公随手翻翻,陈独秀之名如榴花照眼,让他眼睛大亮。之前,沈尹默也曾推荐过陈独秀,这时蔡公心目中,北大文科学长就是陈独秀了。

陈独秀本在上海,恰好来京搞众筹,朋友多,陈公白日东奔西走,参加各种活动,晚上也跟人看个戏,与人喝个茶,同人聊个天,他睡得晚,起得迟。如何去找陈独秀?打个电话,叫陈独秀来?陈公是孤傲人,天子呼来不上船;写个亲笔信,叫人带去?见字如面嘛。蔡公却是亲自去,赶大早去,去晚了,陈公外去了,去早了,陈公没起床。

没起床还找得着,得早点去。蔡公那些日子,“蔡先生差不多天天来看仲甫(陈独秀)”,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蔡公请陈独秀任职,天天顾茅庐,有时来得很早,我们还没有起来。他招呼茶房,不要叫醒,只要拿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这是程门立雪?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杨时去拜见程颐,那是学生去拜老师,身段放低放低再放低,也是礼中之义,蔡公去邀请陈公,蔡公还是领导呢,北大准校长呢,身份高贵尊贵。蔡公出身翰林,二甲进士,陈公文凭是什么?不过是秀才,矮了陈公很多档次。蔡公不看文凭,只看文化,文凭需要文化打底,文化无须文凭作证。蔡公来顾请陈公,并不看重第一文凭,第一看重的是文化。文凭高就傲气,那是笑话,文化高有傲气,那是佳话。

你可以说,这是蔡公礼贤下士,但在蔡公这里,他也礼贤上士呢,不论上士还是下士,蔡公只礼贤真士,真士标准有二,一是真学问,一是真骨气。蒋梦麟在《苦难风流》中描述蔡公主持北大:“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顾抵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那时候学者们素养真高哪,立场截然两端者,不反目,不成仇,不对骂,不开打,能并坐讨论,能同席笑谈,这情景不复再现了吧。这里任何一个派别者,能上笑谈之同席者,他们的文凭有高有低,但其文化都是各自领域的天花板,绝无南郭先生、克莱登博士与商用御用诸般学士。

蔡公顾陈公之庐,“他招呼茶房,不要叫醒(陈公)”,这情景也是三顾茅庐的再次呈现,刘备去请诸葛亮,也是招呼童子不愿叫醒卧龙先生的。只是这里境界与格局不同,有人说,刘备请孔明,所请要大,仔细想来,蔡公请陈公,境界更高,刘备所请,是请人给他去打刘家天下,蔡公所请,是请人去复兴中华学术。两两相较?孰大?

最让人神思飞越者,是蔡公坐着的那条板凳,肯定不是金银所制造,不是玉器所制造,也就是寻常木板吧。蔡公坐在那里,心情沉静,京都闹市皆在耳外,眼中所望全是蓝天,闲看秋水,淡看白云,形神很是潇散吧。可拟一联:行至独秀处,坐看陈起时。冯友兰说:“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依我的经验,兼容并包并不难,春风化雨太难了。春风化雨是从教育者本人的精神境界发出来的作用。没有那种精神境界,就不能发生那种作用,有了那种精神境界,就不能不发生那种作用,这是一点也不能矫揉造作,弄虚作假的。”蔡公顾请陈公,究其实就是春风化雨,是蔡公诚于内发于外的精神境界。

蔡公顾请陈公,或已成绝唱。哪见这么请教师的?不让教师教授带礼物礼金去,带文化也不用带文凭去,就能录取,已是奇迹;要显诚心尊重人才,托人带封亲笔信去,也算是高度重视了;亲自去了,须是人才裤都不系好,赶来十里迎接。蔡公顾请陈公,却是亲自上门,上门竟然在外面坐在板凳等,人才再高傲,再耍酷,也会铁石心肠如绕指柔了。蔡公主持的北大,所以成旷世绝调,不仅仅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更是高看文化,高举人才。

陈公被蔡公诚意感动,原本很傲慢的,这时也心里发虚,怕担不起蔡公这份礼遇,陈公给自己来了一个“试用期三个月”,陈公确乎不曾辜负蔡公期待,不负天下众望,“北大的整顿,自文科起旧教员中如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诸君,本已启革新的端绪;自陈独秀君来任学长,胡适之、刘半农、周豫才、周岂明诸君来任教员,而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

百十年过去,忽然想起了蔡元培坐过的那条板凳,不知还在否?可抬进国史馆珍存。

(刘诚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