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水口觅渡

2024-07-01 16:46:58 来源:福建法治报

初夏时节,我到闽西长汀县濯田镇的水口村,寻找红军渡口是我此行的主题。我既寻觅当年红四军入闽渡过汀江的第一渡口,也想寻觅当年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以及当年老区人民支持革命的豪迈情怀。

汀江,作为闽西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滋养着两岸的生灵,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水口村,一个名字里带着水色与诗意的所在,不仅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远近游人,更因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而成为一块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热土。

在汀江的波光粼粼中,水口渡口的景色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谧而又深邃,这里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与“红旗跃过汀江”紧密相联的“红军渡口”。

追溯历史,濯田水口古渡曾是古代商贸往来的必经之地,商贾行旅络绎不绝,货物交流频繁。汀江水路的便利,使得这里不仅是物资集散地,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多少文人墨客途经此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与故事。我在古渡边上,细细寻找那些被岁月侵蚀的碑刻,块块斑驳陆离字迹模糊的石碑上,记录着过往的辉煌与哀愁,每一笔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感。

这里,汀江水悠悠流过,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1929年5月20日上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3000多名将士第二次进入福建,来到了水口村。在汀江渡口,面对宽达300多米的汀江,红军战士在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功渡过了汀江,摆脱了敌人的尾追,成功实现“红旗跃过汀江”。当时红军先头部队来到水口时,环顾四周,却不见一舟一楫。原来,船夫们听说有部队来,一时害怕,就把船撑到远离渡口的河滩隐藏起来,人也躲了起来。后来,当村里人知道身穿灰军装、脚穿草鞋的红军战士都是穷苦人出身,疑虑很快消除。在当地地下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老船工蓝星朗带领18名船工,利用9条木船,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来回运输,帮助红四军官兵顺利渡过了汀江。这一行动对红军的战略机动具有重要意义,使得红四军能够成功甩开敌军追击,继续其在闽西地区的战斗和根据地建设。

站在汀江畔,我寻觅着渡口,眼见汀江的水悠悠南流,似乎在低吟浅唱,讲述着过往的不屈与辉煌。遥想当年,就在这个渡口,红四军的铁流曾在这片深不可测的江水中激荡,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带领红军战士踏着汀江的波浪,从这里迈入福建,开启了闽西乃至整个南方地区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当红四军的队伍乘着木船,成功穿越汀江的波涛,从对岸登陆时,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战斗的号角,更是革命的火种和希望。这次行动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更是在政治和战略上具有深远意义。红军过江后,迅速在闽西地区展开活动,打土豪、分田地,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运动的发展,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形成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为后来中央苏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而今,走在水口村,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红军标语、革命旧址、纪念雕像,这些红色遗迹静静地分布在村中,如同历史的守望者,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烽火岁月。

漫步在濯田水口的古老街道,脚下的石板路仿佛还在回响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脚步声。猎猎飘舞的红旗,修葺一新的红色旧址,显得当地尤为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红色旅游路线的开辟,不仅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那些革命旧址,感受那段烽火岁月的激情与热血,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在当地政府与村民共同努力下,“红军渡口”及其周边区域被打造成了集历史文化展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渡口旁,新建的游客中心与观景台巧妙地融入自然,既保留了古朴风貌,又赋予了现代功能,吸引着远近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的濯田水口,依托其独特的红色资源与自然风光,发展起了红色旅游。游客们在体验汀江的秀美山水之余,也能深入学习红色革命史,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古渡、老街、纪念馆……每一处都成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在心中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静静地伫立在濯田水口的“红军渡口”,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变迁与永恒的故事,等待着更多人来倾听,来感受。

(王小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