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五点,醒来无眠,坐桌前读书。四周一片静谧,墙上挂钟的秒针嘀嗒嘀嗒地走着。这万籁俱寂的清晨,仿佛正孕育着一场热闹非凡的喧腾。 哐……哐……,一阵金属架的碰撞声传来,下藤路早市摊主们上菜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我抬头看一眼挂钟,5时15分,新的一天,就在这清脆的声响中拉开了序幕。 仿佛一串鞭炮被点燃,第一声炮响之后,“噼噼啪啪”的声响接踵而至。早市里的脚步声、说话声、咳嗽声,还有蔬菜上架的嘈杂声,一股脑地涌入我的耳中。多少年来,每天清晨我被这些声音唤醒,然后起床洗漱,吃早餐。无论是去上班走在下藤路上,还是傍晚下班,从六一路到下藤路,再经过市场回家,这些声音都一直伴随着我。有时候,打开灯关上门,我甚至还能听到窗外传来市场里最后一批顾客的讨价还价声——那些下班路过市场的主妇,总是会顺便买几样菜带回家。 就像一朵花的绽放,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和酝酿,这些摊主们一定比我起得更早。那些菜贩,为了能买到新鲜的蔬菜,要在凌晨三点甚至两点,就前往更远更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货。而那些菜农,即使住在近郊,也要早早起床,摘菜、装菜,再把菜运到市场,这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一天天,一年年,这些声音从未间断,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它们始终如一地存在着,见证着生活的生生不息。 “微信收款16元。”我再次抬头看了一眼挂钟,6时27分,早市里有了第一笔进账。“支付宝到账10元。”紧接着,又一笔进账,我猜不出这是同一家商贩的进账,还是两家商贩的收入。 开张了!这真是个好彩头,这喜庆的声音,让我也跟着开心起来。 此时,一阵女子的叫卖声传来:“稀饭、粉干、炒面、炒粉……”那带着福州腔的普通话,清脆响亮,极具穿透力,在一片嘈杂声中,格外明显。 我多年前就见过这些女子,那时她们还年轻。健壮有力的肩膀挑着大竹篮,竹篮里放着特大号白色搪瓷罐,罐里装着食物。为了保温,还会再盖上一层用白色纱布加棉花缝制的小包被。如今,她们已经更新换代,用三轮车代替了竹篮担子。车斗里载着保温的泡沫箱子,箱子里是锃亮的不锈钢桶,桶里装着煮粉干、炒粉干、炒面之类的常见早餐,卖给那些很早就起床去进菜,还没来得及吃早餐的摊主们。 时光匆匆,城市的街道变得更加宽敞平坦,生产工具变得更加轻松省力,年轻的女子也在岁月里有了变化,眼角有了细纹,步履少了轻快……而她们不变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劳本色。 在众多喧哗声中,我听到了“叮叮当当”的声音,这是卖鱼丸的独特叫卖声。一位中年男子骑着自行车,后座侧挂着专门的铁制框架,最底层是一个小煤气灶,灶上放着不锈钢锅,锅里煮着鱼丸汤。锅内壁有支架,支架上放着不锈钢盘子,煮好的鱼丸捞起放在盘内,用盖子盖好。这真是一个最小的流动“厨房”,却盛装着福州最知名的特色美食,而且,在这么简易小巧的锅具里煮鱼丸,也是一门学问。 男子一手握着车把,一手拿着一个小碗,碗里有小勺。他一边骑车,一边摇动勺子撞击瓷碗,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老福州人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鱼丸来了。男子在熙熙攘攘的集市里穿行,如鱼得水,平稳流畅,车人合一,让人惊叹不已。 早市大幕拉开,市声渐次拔高。收款声、叫卖声,还有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早市晨曲。这是平凡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是烟火人间最温暖的旋律。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