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守护“小吃源乡” ——三明市沙县区打造农村交通安全治理“夏茂样板” “大爷,骑摩托车出门可得把头盔戴好,这可是保命的‘护具’啊!”清晨的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口,夏茂派出所民警陈芳权和“交通安全劝导队”的乡贤老俞正拦住一位未戴头盔的村民,递上免费发放的3C认证安全头盔,用当地方言耐心劝导。这是夏茂镇推进农村交通安全治理的生动一幕。 夏茂镇被誉为国民小吃——沙县小吃源乡,全镇4.6万户籍人口中有许多人常年在外从事沙县小吃及相关行业,村民的钱袋子也随之鼓起。但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速迅猛、留守老人儿童安全意识不足、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等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破解难题,今年以来,三明市公安局沙县分局与夏茂镇党委创新“网格精治+源头严管”模式,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的出行平安。截至目前,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动态清零,辖区交通亡人事故实现“零发生”,受伤事故下降八成以上。 “村口的弯道加装了减速带和反光镜,晚上骑车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夏茂镇松林村村民王大姐看着新整改的隐患路段欣喜地说。这一变化源于该镇建立的“区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兜底”三级网格化体系。 近年来,区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夏茂镇调研,与镇党委政府共同敲定《夏茂镇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方案》,明确“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镇级推行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三包”责任制,将佩戴头盔等整治内容纳入班子会议题;村级则发动党员、乡贤组建劝导队,在村口、集市设立固定劝导点,开展“看住村口、劝住路口”行动。 “现在村干部天天在微信群发安全提醒,村口还有人劝导,想不注意安全都难。”村民李大叔说。如今,全镇网格员手持《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在辖域内开展“地毯式”摸排,整改道路隐患、增设警示标识,截至目前,3个整改不力的村被通报约谈,摩托车头盔佩戴率升至90%以上,加装遮阳伞现象降至5%以内。 “夏茂中心小学门口,2名学生家长骑摩托车未戴头盔,已推送夏茂派出所民警处置。”近日,沙县区智慧交通管控平台的AI识别系统实时发出预警。 像这样的智能系统,已对夏茂镇主干道、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实现了全覆盖,可自动识别未戴头盔、逆行等12类违法行为。 “系统每日能生成包含违法类型、高发时段、风险点位的‘三色预警’报告,精准标注违法高发时段与点位,为执法提供‘时空精准化’指引。”夏茂派出所所长陈连华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夏茂派出所不断优化勤务,在学生上下学高峰增设“护学岗”,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逻”模式,累计查处、纠正各类交通违法事件400余起。 “以前靠民警沿街巡逻,效率低还容易漏管。现在有了科技支撑,哪里违法多就往哪里去,执法更精准了。”陈芳权展示着手机里的动态抽查简报,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各路段头盔佩戴率的实时数据。 不仅如此,沙县分局还依托“天网”系统和公路防控体系系统,对夏茂镇重点路段的安全头盔佩戴率等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动态视频抽查,并将抽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形成专项简报,实时推送至派出所,为派出所提供“时空精准化”执法指引。 “爸爸,你骑车来接我的时候,自己戴了头盔,却没给我准备,我的‘交通安全小卫士’积分会被扣的。”在夏茂中心学校路口,三年级学生小宇认真提醒父亲。 这是夏茂镇创新“小手牵大手”宣教模式的缩影——将家长交通违法与学生督导积分挂钩,让孩子们成为家庭安全监督员。 围绕“孩子督家长”的宣教模式,夏茂镇进一步细化宣教举措,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方案:村镇路口悬挂横幅、微信群推送警示视频、LED屏滚动播放标语;网格员携带方言小喇叭走村入户;邀请“小吃书记”等网红拍摄乡土短视频,在抖音、视频号平台推送警示案例80余条,覆盖群众超6000人次。 细化方案实现“精准滴灌”,柔性执法传递安全温度。今年来,夏茂镇政府专门购置一批安全头盔,针对首次未佩戴头盔骑行的村民,民警不再机械处罚,而是联合劝导员开展面对面教育,讲清“戴盔保命”的重要性后,免费为其发放安全头盔。不少村民感慨:“民警不仅没罚款,还耐心教我们怎么保安全,这样的管理让人心服口服。”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