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金牌调解员”林水木的“和事大法”

2016-02-05 10:38:19 来源:福建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2月5日讯  “快过年了,包工头还不给我们发工资!”“我把钱借给他,他却跑路了……”在厦门市新阳街道,居民们遇到各种烦心事,都会去找这位“金牌调解员”。他叫林水木,是新阳司法所所长。因工作成绩突出,林水木先后获得过“厦门市金牌调解员”、“感动海沧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去年12月,他被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

林水木认真查看矫正对象的入矫信息

 林水木(右一)为新换届调解主任举行专项培训会议

揪出矛盾症结

他是百姓的“贴心人”

“对司法工作者来说,只有把群众当亲人一样看待,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揪出矛盾症结所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林水木认为,矛盾纠纷调解一定要有耐心,坚持反复宣讲法理和情理,才能促成矛盾纠纷的快速圆满化解。对于每一起调解过的案件,林水木娓娓道来,记者听出了其中公正、同情以及责任担当。

2015年5月2日傍晚,位于厦门海沧新阳街道的某技术学校接到派出所通知,该校一名女学生在环岛路海边溺水身亡。学校接到通知后,立刻赶到现场并通知了学生家长。

当晚,家长赶到学校,对女儿的突然死亡无法接受,要求学校对此承担责任,并提出50万元的赔偿要求。而学校则认为,学生是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外出游玩时溺亡的,学校不应承担责任。学生家长比较激动,带了十几个人准备到学校闹事。

2015年5月3日下午,学校向新阳街道调委会申请调解,林水木从证据、法律上对双方进行详细分析。他认为,学生是在“五一”假期自行外出游玩期间发生事故,学校在法律上没有任何过错。这个结果,作为学生家长显然无法接受。家属威胁说:“不解决,就到学校拉横幅讨说法。”林水木立即严肃地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如果触犯到有关法律,作为调解员会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置。

与此同时,林水木抱着对死者父母极大的同情,从情理角度动员学校从人道主义出发给予他们补助。因该校属民办,经费非常有限,补助的金额不多,最后补助8万元。林水木又申请当地政府,考虑到死者家庭的特殊情况,适当给予补助。这场纠纷历经3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成立调解工作室

他是人民调解的“领航人”

新阳街道辖区常住人口1.5万多人、流动人口13万多人,工业区内大小企业1000多家,矛盾纠纷复杂多发。为更有效地化解涉及流动人口的矛盾纠纷,林水木经多方努力,在新阳街道辖区成立两个流动人口调委会。

2010年5月,一名2岁多女童因病前往厦门某台资医院急诊,至次日凌晨临床死亡。家属质疑孩子入院时还非常活泼,是自行走进病房的,何以入院后病情迅速恶化,不到6个小时就宣告不治?家属多次组织数十名亲友在医院门诊大楼前拉横幅、发传单、围堵医院大门并推搡医务人员。纠纷发生后,林水木立即组织街道调委会调解员第一时间介入,反复规劝患者家属依法、理性维权,按规定向厦门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家属终于同意暂停有关活动,将案件提交鉴定。

2010年10月,厦门医学会的鉴定结果终于出炉,结论为患者是“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本病例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次要责任”。对此结果,家属认为市医学会偏袒院方,要再次组织亲属到医院讨说法。经过林水木反复规劝,家属才勉强同意暂不采取行动。调整调解思路后,林水木邀请女童的父亲杨某到街道调委会,向杨某家属说明可以边调解边等待省医学会的鉴定结果。林水木再次向家属讲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内容,并邀请区卫生局工作人员更详细地解释鉴定的有关规定和程序,仔细回答杨某的提问。最终,家属的心结被打开,作出适当让步,医患双方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2012年4月,林水木经与医院协调,正式在该三级医院成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形成适应化解医患纠纷基本需要、便民利民的调解工作新局面。2013年8月,还建立了“水木调解工作室”。一起又一起的纠纷,有的当场握手和解,有的三两天达成和解,也有的长达半年才划上句号。至今,“水木调解工作室”已成功调解纠纷62件,赢得了辖区百姓的点赞。

“以前在法院工作主要是审判案件,是在法院主持下,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而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法律、法规等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促使纠纷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林水木告诉记者,在人民调解中经常会遇到医患纠纷、群体性事件,他们均倡导依法依规调解,建议他们走司法途径等。20年法院工作经验让他始终坚持“重大疑难纠纷必须调解成功”和“第一时间介入”的信念,使群体性事件、医患纠纷的调解成功率保持在百分之百。

抓好矫治管理

他是特殊人群的“引路人”

多年的调解经验让林水木体会到:“要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管理,预防重新犯罪,除了要坚持严格依法管理外,更要有仁爱之心。”因此,林水木在两类特殊群体的管控帮教上做到细致入微,突出人性化管理。在厦门首创将公益劳动基地设在海沧石室禅院这一宗教场所,并邀请石室禅院住持多次为社区服刑人员开设道德与佛教讲座,使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并在劳动和听课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在落实各项帮教制度的基础上,将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与新阳街道网格化平台相结合,由网格员参与对该网格中特殊人群的走访和其他管理服务。采取了因人管理、分别管理、分类帮教,亲自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及工作、家庭等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林水木不仅善于工作,还善于总结。2011年,其撰写的两篇案例入选省司法厅编写的《福建人民调解100案例》;2012年,其调解的两件案件被评为“厦门市优秀人民调解案例”。他还把整理案例作为工作中减压的一个方式。有着多年调解经验的老陈调侃说:“我们所长连纸牌都不会打,平常的兴趣爱好就是整理编写调解过的案例,这也是所长的解压秘诀。”

(本报记者 余凌云 实习生 汤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