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陌生的同学

2016-12-05 10:47:17 来源:福建法治报

已经有一个月了。一个月来,我几乎隔天就要接到那个莫明其妙并且固执不已的同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长途电话。

电话里的男人用浑浊的卷舌口音招呼我,称我为老同学,而且他也报给了我一个让我根本无法听明白的名字。他一再强调说,我和他是某某学院时的同学。

如果真是同学,断然是没有不认识的道理,再不要好,至少回忆一下也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来。可是他在电话里偏偏报的是在那个学院里同个班的北京同学,这就让我如何也想不起他是谁了。

前几年春天,我被单位安排到北京某某学院参加本系统的业务学习班,时间是一个月。学院为了同学们联系方便,在结业前印刷了一本厚厚的学员通讯录发给大家,回到单位后,相好的同学也时常用电话短信互致问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家工作的繁忙,同学间联系的密度也就日渐缩减了。

一个月前的某日晌午,我正在处理公务,案头上的手机响了,就是那个卷着舌头有着浓烈北方口音的人打来的。他直呼我名字,显示出无比的热情,俨然是一个老朋友的亲切样。尽管我听不太懂他那含糊的北方腔,但人家的一腔热情也足以令我感动。他在电话中唠叨了老半天之后,我才小心翼翼地问他尊姓大名,他却在电话那头大声地指责我架子大,贵人多忘事。我实在记不起他是谁了,无奈,只好不揣冒昧地问他在哪里高就,他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告诉我说,老同学,我忘了告诉您,我已经调到某某报社工作了。

哦,那是中央级新闻媒体啊。尽管是老同学,千里迢迢来电,肯定找我有事。果然不出所料,一阵天南海北的胡侃后,那位老兄说有一事要我相帮,说是他们单位发行了一套纪念金品,价值4000多元,现库存部分,报社分配任务,要求员工推销完成。单位有自己的财务制度,我耐心地向他作了解释,好半天他才满含怨气地说,那下次向您推介与贵单位有关的东西时,您一定要支持。

就隔那么三五天吧,那个010开头的电话又拨了过来。还是那个浑浊声音,他说他手头有一套最新法律百科大全书,很适合我们使用。言罢不容我反应,就说已从邮局将这套书寄给了我,过几日我便可收到书,到时按书里的发票上提供的帐户将款汇上便可。我有些恼怒,世上哪有这种不经人家同意就强行兜售物品的?却苦于同学这个情面作怪而不好当场发作。倒是那老兄末尾来了一句体己的话稍稍安慰了我一下,如实在不想买就把书退还我吧。

果然,书到了,发票上看,这堆书要1.4万多元,我被这天价的书目所惊呆。我翻阅这套书,发现是2010年版本的,早已不是什么最新的全书了,内中有部分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不久前才被废止,这套书对于我来说是购不起也不适用的。

那位老兄仿佛知道我刚收到了书,竟在同一时间段内又打来电话,问我对书是否满意。我有些生气地回答这套书我们买不起也用不了,可那老兄却是一腔的鄙夷,说我是单位的守财奴、小气鬼。我一听更愤怒了,放下电话就将原书包装好后原封不动地退回了北京。

原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打消那老兄的纠缠,可是北京来的电话却不屈不挠地在我上班时间里突然响起。搞得我得了电话恐惧症,只要在办公室就要把电话调为静音。

某日,与我同在北京学习的邻市同学来电说事,我顺便把这事儿告诉他,不想那同学却哈哈大笑起来,说那纯属骗子一个。原来前不久,我那邻市同学也接到了类似的电话,初始也以为真是北京同学求助,他让那人将推销物品送来。不想当日下午就有人将东西送到了他办公室,说是北京方面委托他送来的。我那同学警惕性高,言谈中就认定送货的这个人就是电话里号称是他同学的人,毕竟那浑浊的北方腔是改变不了的。邻市的同学对我说,那家伙是用北京的IC卡在我们城市的街头用公话打我们电话的,他假称是我们同学,实乃骗子也。

我愕然。我们同学的个人信息,怎么被这些骗子掌握了呢?邻市同学说,这没什么,这个社会花点钱没什么秘密掌握不了的,只要人家愿意,获取你的隐私轻而易举。

我顿感悲哀。

(邓韶征  作者单位:福建明嘉律师事务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