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虾坛怪杰”廖劲松

2017-01-19 11:10:06 来源:福建法治报

在中国画历史上,徐渭、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大家,在画虾上都取得很高成就,而“白石虾”的高度更是登峰造极。齐白石之所以堪称“一绝”,是因为抓住了画虾的生命线——“活”,赋予这个小生灵以鲜活、灵动的特质。

关于画虾,胡絜青老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学习齐老师的虾,不是一天之功,是由生活中观察,反复提炼,才能得到活生生的在水中跳跃透明的群虾。”

被誉为“虾坛怪杰”的廖劲松似乎深解其韵。

廖劲松,目前供职于福建省政协,这些年,随着他的“虾画”逐渐走红,也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对其艺术成长之路追渊朔源。

劲松画虾纯属偶然,他打小就钟于丹青,工于绘画,多次在学校、部队获奖,虽“外化于形”却未能“内化于心”。一次偶然,在公出途中的火车上巧遇同为莆田籍的虾画大师林玉华老先生。一句“一招鲜吃遍天”让他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此后二十多年,专攻虾画,日夜揣摩、笔耕不辍,终成大器。被媒体和同行称为“东南虾王”“虾坛怪杰”。

但凡能被称为“怪”的人,大抵都有其过人之处,他们另辟蹊径,特立独行。

“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劲松偏好画虾,也就自然视虾为生命的一部分,潜心揣摩和研究前人画虾的技法精髓,悉心观察虾的生活习性、动静神态、肌理特征。

劲松为了解虾的习性和生命律动,甚至把“虾”养在家中,视作宠物,每天悉心调理,静观其变。正是源于如此深邃的观察,他能辨明生活在不同水域的虾具有不同的成色和特征:“虾生淡水者色青,生咸水者色白,溪涧中出者壳厚,湖泽池沼中者壳薄肉满,海中者色白肉粗。”由此,笔下的“虾兵虾将”被赋予玲珑剔透,矫捷张弛,笔触传神,跃欲离纸的特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虾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其小巧而不失刚强,虽安静又不缺灵动。劲松的虾画大多不过盈尺,但丰满匀称,质感透明,结构紧凑,侔色揣称,没有虚笔。尤其群虾,层次分明,纷杂而不凌乱。也只有这样的功夫,于方寸白宣之上,才能做到笔墨形似而传神。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经营位置”。唐代画家张彦远提出“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的观点,劲松的画作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丰润,高古天然,可谓别树一帜。

我国当代“虾画”翘楚林玉华老先生看了劲松的虾画后,曾作如此评价:“世上寻乐土,江河湖海浒;水中觅生趣,游虾乐喜舞。”

“画品优劣,关于人品之高下。”画家的性格、胸怀、特别是作画时的心态与画品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劲松为人平和,性格喜静,在他的虾画作品中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质:恬淡清新、宁静唯美;另一方面,劲松戎马生涯近三十年,从士兵到团政委,长期做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因此作品处处透显出阳刚矫健、机敏生动、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劲松常说:“我把艺术当着工作来做,把工作当成艺术来做。”正是心存此念,无论为人处世还是从军、习艺,他一路走得很踏实。劲松学养丰富,工于电器、雅嗜音乐,且博洽多闻,正是这些“画外的功夫”,使他的艺术作品源源不断得以道德滋养、精神滋润、灵感滋生。

劲松常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的确,他举止谦恭,吐属风雅,每有索画者上门,他都慨然应允,毫不吝啬。他曾多批次向中国慈善总会、福建省红十字会、省级文化“三下乡”活动捐赠画作,遇有相关书画组织倡议为灾区捐画,更是积极响应。在廖劲松看来,献爱心就是一个艺术行为,是艺术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沈海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