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黄健生

2017-02-03 10:25:28 来源:福建法治报

入冬以后,生活起了些变化。以前,我嗜吃煎炸食品,吃饭胡吃海塞,喝水一顿猛灌。现在,我开始喝白开水,加点蜂蜜喝花茶,吃饭细嚼慢咽,讲究荤素搭配。那些冒着热油的火锅,香气四溢的各种炸,也吃得很少,因为吃多了身体明显不舒服。

我曾为此感到郁闷,但我最终释怀,并欣然接受了这种温和的生活方式。我开始明白,生命经过岁月的洗礼,更加成熟更加挑剔。一如我的胃,经过那些精细的粗糙的尖锐的绵软的尝试后,精准地定位了自己的需要。

阅读有时就像吃东西,你得吃,也得消化。如果乱吃一气,身体就会吃出毛病。年轻的时候,各种口味都想尝试,试试就试试。时间久了,渐渐沉淀积累,慢慢分辨得出,哪些吃食能消化,让你健康成长岁月静好;哪些要抛在一边,否则胃胀胃酸胃痛。

网络的出现,无疑给阅读爱好者带来了惊喜。成千上百册图书,一下子浓缩在巴掌大小的硬壳本中。我也曾疯狂地刷网页看新闻看博客追连载,不分白天黑夜地下载过电子书。那些轻量化的网络文章,在我的脑海里进进出出。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想看什么都那么容易。

久而久之,我发现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方式,无法让我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缺了编辑的审核把关,没了出版社做底蕴,就像吃进胃里的食物没有经过有机认证,网络里充斥着稀奇古怪。那些造型各异的叙述在脑子里或跑或跳或叫或闹,感觉像被扔进了高速运转的洗衣机。不断划过的流量和发光的屏幕,像一只巨大的手,让你脚不沾地跌跌撞撞。没有了摘录,没有了圈点,没有了引申,没有了感悟。阅读变成走马灯、过山车,人越来越浮躁,满脑子鸡毛。

这些信息的洪水,乱哄哄消耗了我的时光。我以为我占有了它,事实上是它占有了我。我以为的富有,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在鱼目混杂的洪荒中,我得不到营养。我的阅读也像我的胃一样,开始抗议。

也是在这个冬天,我重新回到了纸质书的世界。一书在手,没有千本万本在后面追你,那么实实在在,那么安静坦然。不管历史如何草蛇灰线,那些被文学家、艺术家埋进书本的伏笔,都能透过纸张浮出水面。就在你的掌心,视彼此为知己。今天的捧读,像是和前人对话,余温尚存感同身受。当读到精彩的部分,可以用笔画上记号,甚至加上批注。书上的这些记录,犹如在知识的森林中行走时随处留下的记号。不论何时回首,足迹清晰可见。如此阅读,才能有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享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

什么样的阅读有什么样的品相,纸质阅读独特的品相也是我钟情的原因。换句话说,文字的呈现方式可不是西餐装盘中可有可无的欧芹。优美的排版设计,别出心裁的装订方式以及不同纸张的选择,都彰显出纸质书籍的无穷魅力。或大气磅礴,或温婉清丽,或色彩明亮,或黑白分明。在封面的引领下渐入佳境,走进去,摩挲书脊,感受余下的书页慢慢“瘦下去”。眼耳鼻舌身,体味酸甜苦辣咸。书的香气,字的神奇,不亚于享受一份饕餮盛宴。

与量大得混沌的网络文章相比,纸质书的世界显得那么云淡风轻宠辱不惊。于谦在《观书》中曾写到:“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阅读纸质书,像在春光明媚的午后品茗闻香,茶的芬芳,糕点的甜美,所有这一切,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会心的相遇,一次珍藏的记忆。指尖温暖的质感,捧在心里的柔润,让人生出许多安静和喜悦。那些读过的书,保存了生命中的亲情,友情、爱情,瓣瓣馨香让记忆鲜艳清晰,让我们从迷茫、粗糙回归清雅与精致。书香氤氲,让心情暂离喧嚣,在奔波的路上放慢脚步。

我幡然醒悟,纸质书是文字与纸张有机结合形成的艺术品,带来一种超乎阅读本身的满足。这种满足,不仅指阅读到的内容,还包括一种情致,一种生活。一书在手,如饮佳酿。相比网络阅读的“闹哄哄”,捧着精心挑选的纸质书细细品读,才是我所偏爱的阅读方式。

(杨水莲  作者单位:宁化县人民检察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