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从“家长纵容孩子砸路灯杆”说起

2017-02-23 10:11:06 来源:福建法治报

近日,一段手机拍的视频在厦门微信群里被广泛传播,引起网友热议: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拿了块砖头,砸得海沧某小区的路灯杆“当当”响。有路人跑过来劝阻“灯杆都敲花了”,但是带孩子的家长却只是让孩子换了个路灯杆继续砸。劝阻的路人忍不住批评家长“怎么不教育孩子”,没想到这位家长居然回了他一句“关你什么事”。网友纷纷跟帖指责家长,力挺劝阻的路人。

看完这段视频,想必不少网友会想起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无锡县城里有一对母子,贫困潦倒,相依为命。孩子叫陈阿尖,虽然只有六七岁,但为人奸猾,常常小偷小摸。而陈母不仅不教育,还乐滋滋地夸奖自己儿子聪明。就这样,陈阿尖从小偷小摸到强取豪夺,最后抢劫官银,成了官府缉拿的江洋大盗。当他被官府捉拿归案,行刑问斩之时,陈母前来探望,陈阿尖对母亲说:“儿临终有一个要求,想吃一口奶。”陈母含泪上前,陈阿尖一口咬下母亲的乳头,说:“是你当初不管我,叫儿偷东西,如今成了死刑犯。”陈母老泪纵横,但悔之晚矣。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相信视频里的那位家长也不会不知道。但她的所作所为,与故事里的母亲何其相似?如此纵容孩子光天化日破坏公物,她就不担心陈阿尖的悲剧在她孩子身上重演吗?

古今中外,凡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然而光寄托希望是不够的,关键是怎样从小事入手培养教育孩子,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行,长大做一个高尚的有益于社会的人。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母亲知书达理,很会教育子女。她用芦杆在自家门前的沙地上写满了各种字体,督促欧阳修临摹。写完了,抹平沙子,再写,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少年时代的欧阳修不仅在书法上已经有了相当高的造诣,而且养成了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的韧劲,为日后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著名的孟母教子三迁、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故事,都是家长从小教育子女成功的典范。而历史上的陈阿尖母亲和上述视频中纵容孩子砸路灯杆的家长,则无疑是家长教子的反面例子,值得家长们引以为戒。要知道,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或坏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这就是所谓的“童子功”。踢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良好品行更要从小开始培养教育。

由此我还想到了家风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反映了一个家庭不同的家风。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包家子孙个个成人成才。相反,被查处的高官刘铁男在儿子刘德成小时候便告诉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要做人上人”。其子“从小就觉得钱是万能的,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因此长大后目无党纪国法,疯狂弄权敛财。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诫我们,家长言传身教,对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是多么重要。家长自己行坐不端不正,就别怪孩子长成“歪瓜裂枣”。

(何况  作者单位:厦门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