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端午的诗心

2017-06-01 09:36:2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有不少文人墨客,择今日独立高台,横望临居万仞之下的滔滔江水,吟出行千古之久而不绝感怀的句句诗篇。前年今日,舒婷、郑愁予等人,提议把端午节也作中国诗人节。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永远是屈原的端午,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普罗大众的心中。他在“奸当道,谣言布”的流亡时运中“遭放逐,悲难诉”,虽然“謇朝谇而夕替”,却仍然“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喟然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慨叹。历史将铭记这居于三闾大夫之位而未曾忘记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伟大灵魂。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除《离骚》之外的另一篇长诗——《天问》。诗中以惝恍迷离的文句,投向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他似乎要求得一个解答,找一个因果,全文充满浓厚的道家色彩。问天,问地,问历史,问现实,问君王臣子,问命运内心,有好奇天真之问,有愤怒沉痛之问,疑问、追问、质问、拷问交叠反复,却唯独没有答。问是一种天真,问而不答是一种诚实。文学和艺术的魅力往往在于问,不在答。近代,西方科学进入,至少回答了屈原的天地宇宙洪荒之问,但人心之问、人性之问,无人能答。借此之际,希望大家能在品粽赛舟的同时,重读一遍《天问》,其中郭沫若的释义版本诗性较强,在精神上较为接近屈原,推荐大家沐手捧读。

屈原虽命途坎坷、忧国忧民,却仍然不碍其名士风流,他可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鼻祖。从沿用“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中以美人自比抒发悲懑的曹植,到《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上下求索却“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的李白,再到红楼中模仿《离骚》写了晴雯祭文的曹雪芹,众多浪漫主义的诗人、作家深受其影响。鲁迅在《野草题辞》中写到,“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这种在黑暗里投身光明的决然宣誓,同样是对屈原精神的一种暗合。

在端阳忆旧时,让我们持静穆和了解,来走近屈原;让我们以诗歌和阅读,来共通情思。愿沧浪之水长清,以濯子缨;愿怀古之情长存,以慰英魂;愿珠玑之文长吟,以唤诗心。

(林思颖 作者单位:南安市人民法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