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你听,平潭石头厝在“唱歌”

2017-06-16 10:08:29 来源:福建法治报

站在村子最高处,欣赏眼前的景致,一幅比想象中美景还美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太美了!我惊叹道。心有些按捺不住,脚步也变得急促了。可以定格的景色太多了,回来后,坐在车上打开手机,一幅幅地欣赏着,这景色真让我有些陶醉。

你可能有些好奇,这是什么地方啊?这是平潭一个名叫北港的村落,它依偎在君山下。君山是平潭的最高峰,海拔400多米。在这里,可以把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海湛蓝湛蓝的,几座小岛镶嵌在一片湛蓝之中,一叶小舟在海水中飘荡着。此时正是退潮,黑礁石裸露着,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几位海钓的人在岸边海钓,一位渔家女在礁石的缝缭间摸索着,找寻着退潮后留下的各种贝类。不远的船坞里,渔船静静躺在柔软的海滩上,五颜六色。近处是村落,这村落,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让人看了,有一种古朴的感觉。眼中的这片房屋,可是平潭一宝,也是我来这个村落的主要目的,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石头厝。俯视山下,各种花朵正绽放,与民居、海滩、大海共同展示渔村特有的景致。

给我们当导游的一位姑娘,听口音,不像本地人。我问她是哪里人,姑娘告诉我,是南京人。我很是好奇,南京可是大城市啊!怎么会到平潭?姑娘笑着说:“爱上了平潭,也爱上了这片海。”她加入了文化旅游公司,参加了平潭的旅游开发与推介。在平潭,姑娘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姑娘来平潭,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是,说起眼前的石头厝,论起背后的君山,谈起平潭的海,可是娓娓道来,语言里充满着感情。村落旁,一条水沟从君山上一直延向大海,水在石块间流淌着,仔细听,可以依稀听到“哗哗”的水流声。姑娘告诉说,这也是平潭的一大特点,要看到水流,只有搬开石头。姑娘领着我们,在一幢幢石头房里穿梭着,介绍着这石头房的特点。我听着、看着,我发现,整个村落完全是石头打造出的世界: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再到围墙和猪圈等,基本都是用花岗岩石料垒砌而成。甚至连村道巷子、水井、码头……都是用石头垒就起来的。

惊叹于石头厝的建造,那一幢幢石头厝,是用一块块石头垒起来的。如果这石头是一块块规则的石头倒也罢了,我的惊叹在于,走进厝内,发现这些石子就是一块块完全不规则的石子,完全在自然状态下一块块地垒起来,垒得那样的自然,给人一种原生态的视觉享受。斜斜的屋顶用黑瓦一片片地整齐地铺陈的,瓦片之上一块块的压瓦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定份量。这里靠海,台风时时侵扰着村落,狂风卷起,这石头就要被狂风席卷。石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台风席卷时的“护瓦石”。从远处看屋顶,这一块块“护瓦石”,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石头厝的屋顶与福建其他地方的民居有很大区别,没有弯弯的翘角,也没有伸出墙体的屋檐,看上去十分简洁大方。有人说,这石头厝,看上去就是碉堡,也有人说,看上去有点儿像是城堡,我以为,像而又不像。说它像,它如城堡般地坚实,能够抵抗狂风袭击,说它不像,我所见到的碉堡大多是圆型构造,而这石头厝与普通房屋的构造一样,只是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同,碉堡让人想起战争,而这厝子,让人想到的是人居。但是在抗日战争的时期,石头厝确实成了打击侵略者最佳掩体,小窗、石洞成了打击敌人的最佳位置。

记得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建筑的三要素是适用、坚固、美观。三者俱备,才称得上是好建筑。在我脑海里,称得上好建筑的很多,土楼是好建筑,那用土夯起的圆形建筑,大门一关,如同一座小城堡,能够抑制兵匪的袭扰,看上去又是那样的圆融;三坊七巷是好建筑,它赢得了中国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你到三坊七巷走一遭,白墙灰檐、马鞍墙和翘向蓝天的屋脊,既透着内敛沉稳,同时又让人感到蓬勃向上,充盈文气;你漫步于苏州园林,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人在日常生活里梦见的梦境”,有着一种闲适。平潭的石头厝也是好建筑。平潭是个岛屿,常年风沙困扰,成林的树木不多,而裸露的花岗岩石却随处可见,在这“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的地方,石头,成了渔民建房的首选,因为用石头建出的房屋坚固,适合居住。至于美观,那完全取决于建造水平了。

我问姑娘,平潭石头厝的特色和分布,姑娘脸上溢着自豪,如数家珍。她首先从结构上介绍,平潭的石头厝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四扇厝、“留码头”和“竹篙厝”。最常见的为四扇厝。她领着我走进一户人家,我挨间看了房子的结构,进门就是厅,主要用于接待客人,客厅的后边还有一个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住房在客厅的两侧。导游说,四扇厝是石头厝中最见的结构,当然,还有“留码头”,那是因为渔民无法一步到位,先建一半,之后待有能力了,再继续建造,完成四扇厝。当地人将“半拉子”工程形象地称作“留码头”。还有一类石厝,村民把它叫作“竹篙厝”。它的特点是,以数十间房连成排厝,依次是前天井、厅堂、住房、后天井,前有大门,后有小门,直进直出,所以形象地称为“竹蒿”。姑娘说,这种厝的设计理念来自于兵营。清代平潭与台湾班兵换防,在岛上建设了很多兵营。后来,渔民们便仿效建成了联排的石头厝,用今天的话说,类似于“联排别墅”。

走在村子的小道上,脚下的路是石头铺的,每块石头都泛着油光,让人感到润滑,杂草在石缝间生长,也为单调的石头路了些绿意。与这些石头厝“零距离”地亲近,心里更添了对它的好奇,想探究岛上还有那些有代表性的石厝?姑娘如数家珍:东庠澳底村,多为青石结构,大门旁设有半个人身等高小门,较为凝重古朴;白青白沙村的石头厝临海凭风,密密匝匝却井然有序,俨然是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平原红卫白沙垄则风格多元,色彩斑斓,雕刻工艺精湛……导游说的一串串村名,对于我这外地人,感到陌生,但给我的印象是,平潭处处是石头厝,而每处石头厝都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景致。这种景致,是岁月酿成,这些原本灰色的石头,经风吹雨打,渐渐地变成了五彩斑斓,让人既感到它的沧桑,又感到它的活力。

又回到了村子的高处,再次眺望远处的海。这海的性格与厝的性格是何等的相似,在狂风巨流时,谁能敌,石头厝也!当海风平静时,谁能与海的温柔相配,石头厝也!它为大海添了秀色、增了柔情。我再一次折服于先人的智慧,适者生存,这石头厝,是平潭人利用自然、营造家园的结晶。这海、这厝,真是绝配。

“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穿行石头厝,悦耳的声音绕萦耳际,石头厝正唤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随着平潭的开放开发,人们纷至沓来,欣赏着平潭的“宝贝”,祖国各地许多怀揣梦想、富有创意的年青人,也包括海峡东岸台湾年青人都来到石头厝,将石头厝打造成文创小屋,开发文创产品。台湾的艺术家在石头厝成立了“石头会唱歌”艺术聚落,将平潭的石头将它变成乐器,敲打出一首首曲子吸引来往的游客,用石头发出的乐声抒发了闽台一家亲,两岸一家人的情愫。2017年华人华侨春晚,这些年青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平潭石头乐器的魅力,平潭的石头会唱歌,平潭的石头厝也会吟唱。它们吟唱着平潭的昨天,在吟唱着平潭的明天,在这吟唱中,让人体会到浓浓的乡愁,让人更有一种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冲动。

(筱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