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多文为富

2018-04-26 10:07:18 来源:福建法治报

前贤早就认为,“富”的境界不只是物质的,更重要的体现在精神上。

《礼记·儒行》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孔子家语·儒行》也说:“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这就是所谓的大儒大雅风范,即人生的格调。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几十年间,多为财帛而忙活着,温饱之后又想着享受。更有权奸者,血盆大口,贪得无厌。和坤富可敌国,古今中外类似贪贿不知几多,但他们到头来却是两手空空,还遗下臭名、遭人唾骂。他们虽多“金玉”却无“忠信”,精神空虚,行尸走肉,所缺正是“多文”也。

再看屈子、李杜、冰心等文坛巨匠、诗词大家,挥就如椽巨笔,留下光辉华章,千秋万代、永驻人心。他们“轻利重艺”的品格,忧国忧民之心,终得丰厚回报。虽无锦衣玉食、万贯家财,精神却得以穿越千年时空,声名如雷贯耳、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那些帝王将相、巨商大贾,有几人会被百姓念叨着。

两相比较,孰轻孰重,立见分明;效果迥异,岂可同日而言。“多文为富”的哲理何等深刻,予人的启示刻骨铭心。虽不能人人都成为锦心绣口、金声玉振的文豪大家、文章高手,但社会需要大量文艺作品,人民渴求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文为心声”,只有拿出益世利民、弘扬正能量的文稿来,才能得到社会的肯定、世人的敬重,人生价值由此而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知识丰富了,抑或留有藏书、文章、著作,甚至立德、立功、立言,就会令人刮目相看、为世所重,愈加体会“多文为富”的内涵。前贤名言,教益深矣。

(陈有芳 作者系省公安厅退休干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