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不忘初心六十载 砥砺前行有作为

2018-08-16 14:21:44 来源:福建法治报

为发展护航——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描绘新蓝图

在白沙派出所荣誉室,珍藏着一本已经泛黄的暂住人口登记本。虽是一本小小的册子,却见证着白沙派出所服务大局有力、创新为民有效的智慧。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三明市着力工业基地建设,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十万建设大军在此落地安家。而白沙派出所管辖的白沙社区因处于交通枢纽和大型企业所在地,不断吸引众多外来人口。

外来人员鱼龙混杂、道路排污杂乱无章、卫生及治安条件堪忧,派出所该如何应对?1984年,白沙派出所大胆改革外来人口管理模式,对外来人口按常住人口管理的办法进行分类管理,施行“三变”政策:变设阻为便利、变限制为开放、变驱赶为欢迎,亲近了群众,温暖了民心。

1996年9月, 白沙派出所民警深入白沙货场开展外来市民入市宣传教育活动。 (资料图片)

民警们拿着钉子、木牌,挨家挨户为外来民工自行搭盖的棚户屋钉上门牌,发放手写的暂住人员登记本,并协调供水供电部门为他们提供水电;在民工聚集的白沙村创建全市第一个“民工村”,成立外来民工管理委员会,并充分发挥民工中的党团员和退伍军人的骨干作用,有效解决外来人口难管理的问题。这一做法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公安基层单位的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白沙辖区发展的“黄金期”,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大小企业159家、大型仓库100余座,是三明市区最复杂的地方之一。1986年,白沙派出所联合白沙街道办事处成立“白沙库区共建文明理事会”,整合分属27家单位的100余座仓库的保卫力量,成立专门的库区联防队,变各单位单一防范为联网成片防范。90年代初,白沙派出所创造性地在辖区开展了以岗点、技防、灯光、车棚、反攀爬为内容的“五项工程”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环境。

1997年10月,白沙派出所民警在三明市铸造厂门口为群众更换“民心灯”。(资料图片)

“回看历史,白沙派出所的发展几乎与三明城市建设同步,与改革开放共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辖区的发展需求,白沙派出所总能应时而变、顺势而为,突破原有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白沙派出所所长林加亮深有感触。

近年来,白沙派出所更是因地制宜,针对辖区的治安特点,摸索出多种防范模式,初步形成“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联防、室内有技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推出“警民联系卡”“防范提示卡”“爱心救助卡”等制度和楼幢长、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保洁员、快递员等多个微信群,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2016年下半年,以“一室两队三中心”为基本框架的警务机制改革让白沙派出所再次“火”了一把。所长林加亮介绍,“一室两队三中心”包括综合勤务指挥室,警务队、办案队与执法勤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警民联调中心,是该所“智慧警务”的新尝试,在整治治安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不久前,拖欠民工工资的包工头李某在民警的协助调解下,在“警民联调中心”签下还款协议书。原来,李某带领30多名工人为辖区某项目工程工作,后工程部将钱款支付给包工头李某,但李某只发给工人一部分工钱。无奈之下,工人们只得围住该工程部讨要“说法”。得知情况后,所长林加亮立即组织白沙街道综治办、司法所、人民调解员进驻现场调解,成功将工钱发放到农民工手中。

为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祥和健康的发展环境,近年来,白沙派出所实现接处警过程中“简易案件现场调、一般案件快速调、复杂案件‘1+N’公开调”,使调解成为群众解决纠纷的“第一选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13年以来,白沙派出所年平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超过630起,调解成功率达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