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一条巷子的传奇

2019-07-18 11:20:4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在龙岩新罗区,我被一句活灵活现的民谣所吸引,这句民谣是“一巷三尚书,转头便侍郎”。说的是明代从一条巷子里走出过三位尚书,还有好几位侍郎。这条巷子叫作石埕巷,顾名思义是石板铺砌的巷道,当是旧时龙岩城内大家士族以及官宦居住的地方。

于是,在当地文友的引领下,我来到位于老城区的石埕巷。岁月流逝,巷子两旁的房子模样早已面目全非,但弯而窄的巷道,沿坡势迤逦起伏,依然可以想见昔时的街巷规制,让人浮想联翩。

古老的石埕巷见证了龙岩城区的变迁。据何乔远编撰的《闽书》记载,龙岩建城之初是以编竹为栅,后来才改为土墙,但非常简陋。当时城内只有军营和衙门。到了宋代,才出现城堡的雏形,而且有了街道和居民。元代,经过几次修筑和扩建,城池渐具规模,还开凿了护城河。明代洪武年间,根据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的既定国策,福建各地均加大了筑城步伐。沿海自不必说,地处闽西南的龙岩也不甘落后,一次修建了六座城门。此后,龙岩城曾频遭兵火,尤其是邓茂七率领的农民军攻陷龙岩县城后,城内官邸民居多在战乱中损毁。此后,龙岩城墙不断增高增厚,护城河也挖大挖深,成为闽西南一处坚城。

因为有了高大的城池,相对有了安全的依靠,一些大户人家相继进入城内并修建宅邸,聚族而居。一条石埕巷也随着两旁宅院的兴起而不断延伸。

明代,由于皇帝的提倡,全国学风大盛。而且学子们懂得不仅要注重学问,还要注重人品。龙岩的读书风气,也越来越浓厚。尤以一条石埕巷,课读之声,不绝于耳,常引得路人驻足聆听。

有元一代,龙岩没有出过一个进士。明永乐二年(1404年)王源第一个打破进士荒,当喜报由快马传到山城,街巷一片沸腾。这一喜讯给了龙岩士子们很大的鼓舞。这之后的明清两代,地处东南一隅的龙岩一县进士竟达到四十多人。其中,石应岳1571年中进士,三年后蔡梦说登进士榜,1604年,王命璇再拾荣耀。

王源、石应岳、王命璇和蔡梦说在当时被称为龙岩“四衙”。之所以有这样的称誉,不仅因为他们官做得大,而且做得正,得到老百姓的好评。“四衙”中,有三位出自石埕巷,他们是石应岳、王命璇和蔡梦说。此外,石埕巷的名士还有王尚贤、柯元伯、王思沂等人。于是,民间便有了“一巷三尚书,回头便侍郎”的歌谣。乍一听,似乎是在称赞这条巷子里达官贵人云集的盛况,及至我在《龙岩县志》里读到他们的事迹,才明白这句歌谣里真正的含义。

石应岳是石埕巷走出的第一位进士,因为文采好,人品出众,殿试后便被留在中书省任秘书。不久进入礼部,很快又擢升,执掌户部,多有政绩。他不仅是一位能官,更是一位清官。他一生担任过两地要职:应天府尹(南京市长)和顺天府尹(北京市长)。在任应天府尹期间,与时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的海瑞性情相投、交往甚密,两人联手,不畏权贵,严惩贪官污吏,使得当时南京官场呈现一片清明景象。南京人争相流传民谣:“总宪(海瑞)清如水,京兆(石应岳)白如霜。”石应岳晚年辞官归隐家乡,从不炫耀其曾担任过朝廷要职的经历。县志记载,在家乡,石应岳依然“为政于家,为德于乡”,为乡亲做了很多好事。为官数十年,谢世时,一室清风,家财“仅有图书”,乡间野老甚至不知其为公卿。及至下葬时,朝廷派参议闵梦得前来祭拜,礼仪十分隆重,并宣旨赠“户部尚书”。这下,石埕巷的乡亲们才知道,这位平易近人的退休老人,在朝中的地位曾经多么高隆。

蔡梦说也是一位声名赫赫的廉官。他担任过监御史,敢于直言进谏,还因此被罢官回乡闲居18年。重新被朝廷启用后,他初心不改,依然倔强如故。他以御史之身,先后巡按江南、广东。巡按江南时,曾弹劾西陵侯籍田千余亩;在安徽主持修筑铜陵大堤,人称蔡公堤。巡按广东时,他主持建造潮州城石梁,以御水患。当地人立生祠纪念他,与韩愈、陆贽的祠并列,称韩山三祠。据说,蔡梦说离开广东时,广东百姓相告痛哭。等到出发那一天,整条江上的船只都将缆绳缠绕,致使蔡梦说的座船不能前进。其得民心如此。潮州人甚至在挖井上梁时嘴里也要念叨着蔡公的名字,蔡梦说成了当地百姓的保护神。

而王命璇呢,担任过广东、陕西多地大员,宦海沉浮几十载,始终忧国忧民,秉公办事。他不怕得罪朝廷重臣杨嗣昌以至崇祯皇帝,坚决查办监军太监邓希诏的失职案件,为此退休还乡。而在饥荒之年,他甚至冒被杀头的风险,打开国库粮仓,赈济灾民。

十六世纪中叶,正值欧洲殖民者“航海大发现”时期,葡萄牙人的航船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我国东南沿海。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晒水浸货物”为由,通过向明朝地方官员行贿,获准在澳门半岛暂时驻留,之后迅速聚集成村,并设立管理机构,图谋长期霸占澳门。时任广东巡抚的王命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下令增设澳门参将处,作为管理澳门地区防务的军事机构,奏请朝廷批准并选拔智勇双全的军官担任参将,征调能征善战的“西山之兵”防守澳门。他还颁布命令,规定外国船只除在指定日期可以进入广州进行贸易外,其余时间一律不得靠岸。同时他还根据广东沿海的地形,周密设置炮台和防兵。王命璇主政广东五年多,为巩固国家海防殚精竭虑,席不暇暖,让觊觎我国东南海疆的荷兰、葡萄牙人有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1653年春,王命璇在龙岩万安圆光寺中去世。他生前曾立下遗嘱:头不顶清朝天,口不食清朝粮,脚不踏清朝地。出殡时,觉慧禅师将其棺木用铁棍撑起,置于岩洞中,以遂其志。

石应岳、蔡梦说和王命璇,虽同为宦海中人,却都一个秉性,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畏强势、铁骨铮铮。

一句歌谣,在龙岩传诵五百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百姓的口碑。它根植在人们的心中,世世代代,风雨不移。一条石埕巷,也因此书写了一段传奇。

(黄文山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