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刻在日志里的初心温度

2019-08-19 11:40:1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在没见到王彬前,我先收到了关于他的事迹资料,开头的个人简历,除了“2004年参加公安工作”,总少不了一个前缀介绍“1990年3月份入伍”。我很想探究一个军转民警是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在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是怎样收获群众的赞誉和认可。

见到王彬,中等个头,黑瘦的脸庞,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干练的劲头,采访中途几次被他的来电打断,“不好意思,都是社区的琐事,都赶着要处理的。”

王彬是南京市江宁分局上坊派出所大里警务室的一名社区民警,他所负责的大里社区,是南京市四大保障房社区之一。7个小区78栋楼1.4万多套单元房近5万居民,是他每天念兹在兹的深切牵挂。

“比起公安院校科班出身的民警,作为军转民警,公安业务有短板和缺陷,要胜任好公安工作,就必须得苦练基本功。”王彬忆及当时刚参加公安工作时,由于业务不熟悉,自己也曾一筹莫展过。除了虚心请教同事外,每日傍晚下班,他都要多抽出几个小时,熟悉业务技能。

军队大熔炉淬炼的吃苦本色,起早贪黑实践的磨炼提升,他不满足于熟稔好社区民警应知应会内容,而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很快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社区工作法:眼观六路、细察民情的“望”;熟知度高、闻于百姓的“闻”;摸底排查,访问实情的“问”;对症下药,消除隐患“的“切”。 苦心孤诣,凝为一用,这一中医“治未病”的社区警务管理法,很快地收到了实效:连续几年,辖区发案数实现明显锐减,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上升。

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时,他已过而立,但他不因半路出家而自我边缘化,在他看来,急难险重的打击犯罪任务,由年轻的战友兄弟“扛”着,社区繁杂的警务自己必须得“顶”好,哪怕是板凳,他也要成为派出所里最有深度的板凳。在他孜孜以求的努力下, 2017年他获得了南京市社区民警业务竞赛第一名,江苏省公安厅社区民警练兵考核第一名。他以杠杠的业务能力,迅速成为了派出所社区警务的佼佼者。

王彬有点腼腆,不善言辞,一些群众、同事口中让我很感动的故事,一些可以展开的细节,他或淡而化之或避而不谈,于是,我把更多的采访焦点面向群众。

“辖区不论大事小事,他都放在心上,是个非常踏实肯干的人。”“哪怕是半夜夫妻吵架,邻里也会打电话,通知他过来和事。”“他没有一点架子。但处理一些群体性事件,他雷厉风行,很有气场。”说起王警官,大家都一个劲儿地夸他好。

外围采访结束,从辖区折回到派出所与王彬话别,见他办公桌前放有几本笔记。

“看你回答问题像挤牙膏似的,我也不采访你了,笔记本可以给我看一下吗?”调侃间,翻开扉页,我便挪不开眼了。一页一页,纸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他工作的点点滴滴:大里警务室的10名协警,记录详细到各个协警婚否,配偶职业,孩子几个,姓名,在哪个学校就读几年级……一撇一捺间所洋溢的袍泽之情、关爱之心,令人动容。忽然想起,上午在大里警务室里头,几个协警争相“抢话”,总怕漏说了“王哥”的好。

“2018年5月19日,送铁皮柜到华庭小区。”问起这事,边上的张教导员这样说道,小区有个张伯是收破烂的,对面单元邻居反映,张伯家经常有恶臭味飘出,王彬上门走访后,发现屋子里头简陋不堪且垃圾成堆,面对张伯的排斥还有森森的“敌意”,王彬花了两三个小时功夫,默默整理。想到所里有废弃的铁皮柜,第二天,他就送来了。从此,张伯家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王彬的身影,闲坐唠嗑,灯火可亲。

小案侦破、平安巡防、化解纠纷、摸排访查、服务群众,社区警务虽琐碎不起眼,却是平安建设的细胞,关乎着黎民百姓的平安。王彬负责的大里社区,绝大部分居民都是从城里迁居到这里,城市发展的滚滚洪流,裹挟着民生各种意愿诉求一并前行,群众有很多的情绪需要纾缓,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王彬在走访中倾听,在倾听中表达,在表达中引导,在引导中化解。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在没有回旋余地时,在王彬看来,只有用心用情,才能化解,只有坚持,才有转机。看到他对一名群众几十次的走访记录,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持续多年上访的群众,在决定息访息诉时前会说道:他只想见王警官,他只想与王警官聊。在他心中,王警官就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他最愿意去倾诉、最值得信任的那个人!

写工作日志是王彬每天的工作习惯,没有感言和抒怀,仅是简简单单的工作记录,有一地鸡毛、荆棘丛生的困惑;有拨云见日、柳暗花明的喜悦。他的笔端所沁出的热情与思考,尊重和体谅,如一抹初心,生了根,发了芽,枝繁叶茂、浓荫匝地。

(孙星峰 作者单位:福州市长乐区公安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