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以“党建+”新理念,创家事审判“鲤城样本”

2020-04-30 14:55:20 来源:福建法治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石和源泉,在从严治党管党的新要求下,在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助推法院司法品牌的选树、培育,乃至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值得我们这一代法院人深刻思考和不断探索。

近年来,党中央对家庭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家庭的亲切关怀,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人民法院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鲤城法院打造“党建+家事”品牌的创新实践,带动鲤城法院家事品牌取得丰硕成果,培育出家事审判的“鲤城样本”,其经验值得认真梳理总结。

第一,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构建“党建+家事”工作责任网,把党的领导贯彻家事品牌创建的全过程。

该院统筹协调,抓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主动把脉号诊、开具良方,架构“党建+”新理念,将政治学习融入业务学习统筹安排,将党建品牌融入家事品牌协同推进,将党建工作要点融入家事工作同步落实,将党建绩效融入法院绩效考评办法综合联评,将党内先进选树融入业务先进选树互为考量,从而打造出家事党建品牌“五融通”的全新工作机制。家事审判工作的负责人既负责推进家事审判品牌,又负责履行党建责任,确保党建工作与司法品牌建设同步落实。

第二,以条块结合的方式,夯实“党建+家事”工作主阵地,探索形成全覆盖、多样式的党建模式。

该院打造“1+2+3”模式,即一个坚持、二项行动、三大载体,着力提升党员素质,规范支部建设,提升党建活力。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找差距、抓落实,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利用“鲤城法苑”讲坛、党支部学习微信群等媒介,针对平时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不足,以线上线下学相配合、集中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党员干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建设具有东亚文化之都特色的家事审判功能区,建成全国法院首家以家事文化为主题的独立展馆,持续优化党员活动阵地。同时,以“党员进社区”为抓手,做好“三区”具体工作,即深入基层社区、挂点校区、工业园区开展家事司法延伸服务,开展讲座及专题调研,为辖区营商环境提升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三,不断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巩固“党建+家事”工作新成效,打造家事审判“鲤城样本”。

该院聚焦家事品牌创建工作,将党建工作和法院业务工作相融合,不断深化“党建+家事”工作。以党建引领基层维权,秉承“亲和睦诚”理念,打造出大家事调解中心,在全省率先设立“家事纠纷服务站”,推出 “四步三查”亲情工作法、家事诉讼示范证据清单,形成一体化的基层维权服务工作模式,多点位、辐射式、网格化从源头化解纠纷。搭建“司法服务+社会服务平台”,组建党员法官回访小组,邀请家事调解员、调查员参与,对审结的案件进行电话随访和三月一次的实地回访,重点关注困难妇女、老年人、失足少年群体,形成困难帮扶长效机制。

“党建+家事”的模式逐步孕育出全国性的家事审判品牌,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泉州召开,作为会议分会场,最高法院原专委杜万华前来考察。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有省内外80余家法院到该院交流学习,省委、市委和上级法院的各级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以家事文化馆为载体,该院与当地纪委监委、人武部、妇联、党校等单位分别共建“家风家训馆”“涉军法律援助服务站”“家事调解员培训基地”“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家事审判庭三年四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央视一套《今日说法》栏目已连续五年报道该院典型案例,家事审判已悄然成为泉州鲤城的新名片。

栉风沐雨四余载,筚路蓝缕终有成。正是以党建引领司法品牌建设,持续构建“党建+家事”机制,该院方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使家事品牌成为全国家事纠纷处置的“鲤城样本”,“家事文化示范馆”成为社会各界的打卡网红点。

(李清坝 作者系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