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墨香

2020-07-06 16:18:22 来源:福建法治报

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墨者黑也,松烟所成。”许慎《说文》中的这句话,说明我国至少在后汉时便已有了松烟制成的墨。“东府文章,西府翰墨”,翰墨是古代最著名的一种墨,不但色泽纯正,而且带有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于是就有了“翰墨飘香香万里,诗书送雅雅千秋”的诗句。

翰墨飘香,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标志,它传承了高雅的书画艺术,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近代两则墨香的故事,却蕴含着信仰的味道,体现了勤奋求知的精神,彰显了革命前辈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

1920年的春夜,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一个人在两张长凳架起的书桌上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个人名叫陈望道,他翻译的书叫《共产党宣言》。

《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信仰的味道》,提到陈望道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竟将墨汁当成红糖吃掉而浑然不觉,体现出精神之甘、信仰之甜。习近平总书记讲述党史上这个感人的故事,激励党员干部要坚持理想、坚守信仰。

另一则墨香的故事,发生在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元帅的身上。据记载:陈毅一生酷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少年时,他在亲戚家发现了一本喜爱的书,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边读边用毛笔做记录。亲戚几次劝他吃饭,他都没有把书放下。于是,亲戚只好把准备的糍粑和糖端到书桌上,让他边看书边吃。谁知陈毅只顾看书,竟用手拿着糍粑伸到砚台里,蘸着墨汁往嘴里送。亲友们见他满嘴是墨,忍不住捧腹大笑。陈毅看到自己错把墨汁当成糖,诙谐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了!”

“书到痴处亦为雅”。正因为陈毅痴迷于学习求知,一生勤学不辍,成为我军著名的儒将,享有“元帅诗人”的美誉。

《聊斋志异》中有段话说:“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专注是成功的不二法则,读书是这样,做别的事也如此。凡事如能心神专注,达致于“痴”的境界,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