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2020年第35号:7月20日福建举行“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记者见面会(寿宁县下党乡)

2020-07-22 17:16:46 来源:福建法治报

柯宜达

对于下党的未来发展,我和众多乡亲一样,充满信心与期待,我们将锲而不舍唱好致富山歌,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符合下党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创造出“更为圆满的幸福生活”,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就简要跟各位朋友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下面第二位,有请刘明华同志。

刘明华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叫刘明华,是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现在是“难忘下党主题馆”的讲解员。从1987年就来到了下党,开始建乡筹备,我见证了33年下党的变化。我也从风华正茂的壮年步入今天的花甲之年。

今天,我想通过回忆这33年中对下党来说是关键的三个时间节点,来带领大家认识一下下党。

第一个是1987年,当时寿宁县委选派我到下党村开展建乡前期筹备工作。1987年10月16日我们一行4人来到下党,当时没有公路,我们背着背包走了30多公里的路。没来下党之前我就听说下党是福建省远近闻名的“五无”贫困乡。来到这里,我感觉这里确实很贫困,老实说,当时对下党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人畜混居,村里通往外界没有公路,百姓生产、生活全靠肩挑背驮,十分不便,也没有电灯,百姓家里用火篾、油盏照明。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元。由于没有公路,我们的群众存在着“三怕”:一怕生病、二怕挑化肥、三怕养大猪。

什么机缘促使我们下党发展呢?1989年的6月份,宁德地委召开地委扩大会议,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在会上提出“领导对贫困地方要关心、要支持、要扶贫”的建议,得到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关注。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同志带着宁德地区的18个部门的负责同志,从寿宁城关出发,坐了3个小时的车程,步行2个多小时山路,那天天气特别热,是31年前的昨天,大家顶烈日,冒酷暑到下党乡,来到下党马上就召开会议,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那时习总书记说“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当年下党最迫切解决的第一件大事。地委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32万元用于公路建设、40万元用于建设电站,以解决无公路、无电问题。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习近平同志又两次来到下党,协调解决下党建设发展难题。“三进下党”,下党也成为总书记一直关心关注的地方。

1991年,总长12.6公里的寿宁芹洋乡溪源村至下党乡公路建成通车,成为下党乡第一条通乡公路,下党乡下屏峰村至下党村全长9.3公里的公路也贯通,从此,下党人民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1991年12月,电站建成;彻底改变了无电的历史。紧接着,下党新村建起了学校、医院、乡办公楼。与此同时,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时候我又调到寿宁县农业局工作,但我经常下乡回到下党。看到下党的变化,因为公路通了以后,从寿宁县城到下党乡的车程只要1个小时,很方便,很幸福。我很高兴,看到了不一样的下党:村民生活越过越好,一栋又一栋的新房子拔地而起。看到下党的变化,我非常高兴。

到了2000年,下党通了路以后,群众就走上致富路,就在山上做文章,在山上种茶叶、水果等,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致富能人,杨尚标是其中的典型人物。2000年,杨尚标在山上种植脐橙、锥栗、茶叶,还建起茶叶加工厂,年纯收入11多万元,当了村主任,按又带领村民奔向脱贫致富之路。

下党群众后来在山上种起了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还有的乡亲外出开起超市、办起工厂等,不断扩宽致富门路。

我们走进党的十八大之后。

进入这个时期,下党的变化已是天翻地覆。正所谓“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

我想说,若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牵挂,下党不可能变化这么快。我现在到了下党,也成为省委党校兼职教师和“难忘下党主题馆”的讲解员,我也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讲下党的发展史、创业史,这就是我的使命。

2018年下党脱贫“摘帽”了!乡亲们欢欣鼓舞。去年7月,怀着感恩之心,我们几个乡亲合计,要给习近平总书记写封信,向他报告下党脱贫的喜讯。没想到,信寄出去后,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我异常高兴,异常激动,我把这封信看了五遍,总书记在信中写的都是对我们下党人民的深情厚谊。下党人民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的变化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祝愿下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