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城市之眼

2020-08-20 14:55:33 来源:福建法治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如果说冠豸山是连城的眉,那么四角井就是连城的眼,一颦一笑间,让这座城市灵动而丰富。

井是有根的。四角井的根系连着穿城而过的文川河,逶迤延绵,纵横八方,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也砍不断,移不动。文川河的河面曾经宽大辽阔,河水丰盈,它的上游是环绕县城西南的支流清溪。据《连城县志》记载,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和明正德九年(1541年),这里相继建筑城墙,开挖护城河,全长约一公里,历史上是城关居民饮用水主要源流。传说这里最早掘有一口井就是呈四角状,清泉汩汩而出,源源不绝,是周边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渐渐地,东门虾公井、西门陶背井、南门黄屋井、北门沈屋井,人们在护城河东西南北河岸打井,从此四角四面都有井的地方就称为四角井。很快,随着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井被打起,“四街十三巷,巷巷通曲水”,大井小井,星罗棋布。神奇的是,即便到了冬天,河面干涸,也会在河床中央,冒出一口隐蔽在河流中间的井,供人们挑水做饭。

井是生命的符号。有井的地方,就有锅碗瓢盆的碰撞,有欢聚离别的悲欢,有繁衍生息的力量。“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一直以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朴实心愿。颤颤悠悠的扁担,袅袅娜娜的姑娘,清晨的井边,妇女们濯衣洗菜,欢声笑语,夜幕降临,老人孩子们乘凉玩耍,蒲葵扇摇啊摇,井里浸泡的西瓜与天上的月亮交相辉映。这里是新闻舆论中心,更是洞穿人情世态的双眸。

由井及市,于居住的地方诞生市场,产生街区和坊巷。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古者未有市及井,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言市井。”晨曦微露,汲水的人群纷至沓来,商贩们也从各处集结而来,买卖双方云集井边,市场得以形成。可见市场乃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井的功劳不可忽视。于是有了墙头层叠,深巷相连,商贾往来,人声鼎沸,于是人丁渐旺,文明兴起,四角井成为县城最繁华的街区,成为城市之眼。

你看,今天即便已经找不到几口井,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属于四角井的独特气息——但凡从外地回来的连城人,抑或来连城的客人,一定要到文川桥桥头吃一碗扁食,这是真正直抵心灵的乡愁密码。通往天后宫路口板车上的茉莉花,在夏日尘土中一盆盆兀自绽放。毗邻的灯盏糕,在油锅里翻腾舒展,开出金色的花朵。路灯下众人围观的棋局、简易廉价的理发挑子、街头巷尾卖豆花仙草的吆喝……四角井是闲散自由的,也是质朴原始的,是属于老百姓自己的纯真气息。真正应了那句话:“改邑不改井”。城镇可以迁移,而井不可徙,这里的井,不仅是井水,更是绵延千年渗入骨髓血脉的市井文化,是城市和家乡的象征。

井不仅是井,它更像是中国传统街区的格局。直的是街道,横的是坊巷,构成城市一块块小小的方块,不同的方块又组成一座大的城市。据记载,四角井外围曾经就是东南西北四处城墙,它是城市最早的格局所在。围绕着一口口井汇合组成的古街,是这座城市最有味道的地方。四角井集中连片的客家民居群,种类多,规模大,历史以来就是经济繁荣区,文人聚集地,文脉所在处。走过大桥下街、庙前街、水南街,穿过楼背巷、水桥巷、溪南巷、清溪巷、泗州亭巷、铸锅巷、吴屋巷……四街十三巷,越是深入,越是沉迷。墙头几串青涩的石榴,红艳艳的天竺葵,翡翠般静谧的一塘碧池,门后探出的布满皱纹的笑脸……全都写满故事,缀满记忆。消失的文庙、学宫、试院,在老连城人笔下缓缓道来。记忆里的布坊、洋铁店、茶楼、戏院、电影院、理发店、照相馆、学校,时常在梦中徘徊。四角井是故乡盼归的双眸,汩汩清泉滋润着游子的心。

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是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味道,精神和品质,如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巷弄,成都的宽窄巷,福州的三坊七巷,还有连城的四角井等等。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正是一口口井水的滋养,让这座古城在历史的旷野间坚守着别样的风情和秀丽,让这片土地充满浓浓的人间烟火。四角井街区改造正在进行中,我们很快就能重新看到从上千年历史走过来的带着市井味的井,飘着烟火味的井,散发着历史味的井。今天,我们将四角井从时间深处打捞起来,激活记忆,找寻踪迹,我们的城市一定会明眸善睐,眼波婉转,风流动人。

(郭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