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流蜞的华丽转身

2021-04-01 13:10:31 来源:福建法治报

如果你是“颜值协会”会员,你一定会把流蜞列入饮食黑名单。它形状如迷你版蜈蚣,也像蚯蚓,因成熟程度不同,颜色各异,黑的黄的红的绿的,都足以令人惊叫。流蜞是福州方言的音译,广东人叫它禾虫,似乎更为贴切。

每年的7至8月份,是吃流蜞的好季节。这时候的流蜞,最为肥美。比起“秋风起,蟹脚痒”,我更期待能在菜市场看到新鲜的流蜞售卖。但流蜞可比螃蟹珍贵得多,一来它对生存环境要求特别高,只生活在江海交界的草场沙洲里。二来登场季节实在短,又不可人工养殖,所以,能吃到流蜞,是一种幸运。

抓流蜞还要费功夫,这小家伙白天见不着影,只在夜晚的时候,才钻出河泥活动筋骨。有经验的福州人,每到中元节附近,就带上一盏大灯、一杆捞网。待夜色已深,在流蜞的活动轨迹里,架起大灯,吸引流蜞,再操起捞网,来个“请君入瓮”。

刚捕捞上岸的流蜞,一点美感也没有。它们如一条条颜色各异的蠕虫,扭动着肥嘟嘟的身躯,奋力挣扎着,料谁也无法将它与人间美味联想到一块儿。需经过一番烹饪,流蜞的魅力才能真正被激发。流蜞长相虽然不讨喜,福州人却称它为“江中的冬虫夏草”,足见它在福州传统美食里的地位之高。

韭菜是流蜞的最佳搭档。新鲜的流蜞冲洗干净后,先在沸水里飞一遍,然后下锅快速煸炒。原本黏糊糊的流蜞,经过高温助力,变得色泽金黄,身型干练,外酥里嫩。这时候撒一把椒盐,就是绝佳的下酒菜了,口感酥脆,咬一口,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碰撞后的芬芳,令人齿颊留香。讲究些的人家呢,还会往锅里撒一把韭菜,几勺福州老酒,韭菜的异香、老酒的醇厚,将流蜞的鲜劲儿激发得淋漓尽致。

这道菜端上桌,可要馋哭家里的娃娃了。除了在下酒菜里占据绝对c位外,常见的料理手法,还有流蜞炖蛋。洗干净的流蜞里打入几颗鸡蛋,只需放一些盐,连水都不用加,上锅炖熟,其味鲜甜,入口即化,是家里老人和孩子最好的营养品。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到流蜞炒韭菜,心中发出无限感叹,这不起眼的小虫,经过烹饪后,竟能有花生米的油脂香气和炒米花的酥脆口感。如今,物质丰盛的时代,各路美食百花齐放,抢占着年轻人的味觉体验,流蜞也成了小众美食。他们也许很难想象,这份美妙的味觉体验里,少了现代流水线加工的“快餐味”,多了一份温度,那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磨合的美妙。

(周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