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千年珠洋谱新曲

2021-05-03 21:25:09 来源:福建法治报

珠洋村位于宁德古田县杉洋镇,是重点老区基点村,中国传统村落。村中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以及古街、古驿道等人文景观。村东北有山名石壁头,石壁头与相连山峦,形似一只卧狮;村中有一条河流名曰珠溪,从村东流向村西,水流清澈。阳春三月,一场戏剧下乡活动,让这座千年山村沸腾起来……

从地图上看古田,蓝色是湖、河、溪,明亮的黄线是高速公路,或粗或细的褐色是县道、村道,路边星星点点的都是“洋”,以“洋”命名的村落:杉洋、梨洋、梅洋、松洋、珠洋……

此时,我们正在褐色的线上前行,窗外是绵延的青山,时值晚春,草长花开,生机勃勃。我很好奇,古田何以有这么多海洋气息名字的村落?《闽东日报》的徐龙近兄答疑解惑,闽东的地名大多根据地形而取,如坑、坪、溪、山等等,群山围绕中的平地,则称之为洋。

我仿佛看到,古田的先民们筚路蓝缕,一路开拓,他们翻山越岭,逐水而行,遇到稍微平坦地空地时,就扎根下来,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从一个洋到两个洋,再到古田各地,散成满天星斗,形成宜居的“汪洋”。

车子继续前行,绕着山路拐了几个弯,千年珠洋,就这么出现在我们眼前。

这里已经接近古田和罗源的交界之处,村子三面环山,一条小溪自东向西穿村而过,是为珠溪。据当地史料记载,珠洋又名珠浦,已有千年历史,时至今日,仍保留有50多座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厝,厝与厝之间,有小巷悠悠,青石板铺就的村道,通往溪边。我们穿行其间,走过宗祠、古厝、庙宇,如穿越时光,回到往昔。

这是一处被封印起来的美丽,山清水秀,远离尘嚣。基于此,2019年6月,珠洋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成为古田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珠洋村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农耕文化,水稻、食用菌和茶叶曾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年来,珠洋村通过扩建道路,修缮古厝,发展绿色养殖,生态经济与传统文化并举,奏响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新歌。

一阵铿锵的锣鼓,一段悠扬的唱腔,将我们吸引到了许氏祠堂。祠堂中人头攒动,堂上正演着闽剧《王莲莲拜香》选段。这天,我们恰好遇上了福建芳华剧院和福建实验闽剧院来珠洋“送戏下乡”——

和畅亭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丽宇与国家一级演员陈翠红联袂唱起了《孔雀东南飞》,一曲惜别离,久久回荡;

听涛亭的廊桥上,实验闽剧院的演员们边走边演,唱念做打,诙谐生动,一招一式都是功夫;

古厝前,祠堂里,折子戏演到哪里,村民们就搬着凳子跟到哪里,珠洋村沸腾起来,像赶集一样热闹。历史上,古田属于福州十邑,当地方言与福州话相当接近,当听到七遛八遛来到珠洋时,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显然,村民们听懂了演员们特意修改的唱段。

“我们村是有戏剧传统的。”一位村民告诉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村子里还有一个“珠洋业余闽剧团”,常常在本村和外村演出,很受欢迎。珠洋村的人爱看戏,也懂戏。去年,古田县特意在珠洋村成立了“古田闽剧传习所”,就是希望这块有传承的土壤上,乡村的民俗文化之花恣意绽放。

我跟着人流,走小巷,进古厝,上山过桥,仿佛就是珠洋村中的一员。累了,就到山腰的亭子里坐一坐,山风吹来,松涛阵阵,格外惬意。我看到人群里,老中青都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山道中快活地穿梭。这是我去过许多传统村落少见的景象,当下,空心化是农村最大的问题,但在珠洋村,我却感受到古老村庄焕发出来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毕竟,在村庄,最重要的是有人。他们生活在这里,延续古老文化的传承,接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才是活态保护下最好的状态。

去年,李子柒的视频在国内外爆火,视频中流露出来的生活烟火气和田园气息引起了都市人群的共鸣。人们开始向往乡村,传统的村落作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载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珠洋村的带头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既要发展我们经济,又不能损毁我们古老的传统特色。”他们说,“乡村两个字千万不要把它变味掉,也要发展新的经济,两者配合,这才真正叫振兴乡村。 ”

我仿佛看到一张蓝图,未来的珠洋,绿色生态农业能致富,传统文化能育人。这样的珠洋,将是我们期待的田园牧歌,诗意栖息。

(陈文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