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家乡的清明茶

2021-05-13 12:25:58 来源:福建法治报

清明过后,小姨给了我二包她亲手采制、产于上方山脚的东甲绿茶。我抓一把轻闻,是那熟悉的味道,喝着家乡茶长大,无论走过什么地方,或是品过何种茶,最难忘的还是老家的绿茶。

我爱茶,喜欢大口大口地喝,似乎非品茶之道。从小在农村摸爬滚打,茶对于我最深的印象是解渴。

炎夏之季,随父母上山锄地,或下田收割稻子,清早必冲泡一大土钵的茶,钵头粗拙,肚大色黄,与茶色相近,难辩彼此。中午归来,人渴茶凉,迫不及待仰头大灌,数碗入肚,竟真如唐人所言腋下习习风生了,套用金圣叹的说法,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读大学时,总不忘在行李中塞一包家乡茶。无论看书或发呆,都将故乡的味道带在身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街上出现了许多装修气派的茶庄。偶尔也去坐坐,每每捧着细瓷小杯,看着墙上的“茶禅一味”、“厚德载物”书法作品,总会想起栊翠庵品茶的姑娘们。

妙玉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即为饮牛饮骡了。”

我的喝茶法,不仅三杯,还是大碗喝,岂止是牛饮了。白香山诗云“融雪煎香茗”,已是夸张,但妙玉取梅花上的雪集于瓮中,埋地下五年再挖出来冲茶。讽刺黛玉说旧年蠲的雨水哪能有这样轻浮味道。那个刘姥姥一口饮尽的成化官窑小茶杯,究竟也遭妙玉嫌弃,一转身却用自己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妙玉判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似乎极妥当。

老家的狗公山上,也植有十几株茶树。每年收获四五斤茶。母亲采茶,我在不远的瓦窑玩,拆条茶枝在未干的瓦坯上画条龙或描个猪头,引得自己哈哈大笑。在那通红通红的大窑膛边,两块青砖一片瓦,架起小灶生起火,在老牛转圈和泥的哒哒声里学炒茶……

家乡绿茶,一年两季,春为清明茶,九月后名为秋香。清明时节,雨水充沛,茶树笼罩在烟雾里,生长迅速,萌出细嫩芽黄的叶,母亲隔两天就上山,采回一篮篮小指头大小的鲜叶,蓬松堆积的芽尖,弥漫着轻柔淡雅的清香,装满家园春色。

土灶的柴火噼里啪啦,大铁锅似要冒出烟来了。鲜嫩的生茶撞上高温的生铁,激出满屋的茶香。快速抄几下,捞出后置于竹箕中使劲揉捻,如此两个回合,叶子失去润泽变得柔软。此过程专业名为杀青,是绿茶制作中的重要一环,对茶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据说高温能瞬间破坏茶叶中某种酶的稳定性,锁定绿茶的香味。

灶膛的火光映照下,母亲满头大汗。双手越来越快,迅速翻炒,火不旺茶不香,手不快茶要焦。哗哗声里,水分蒸发,绿色逐渐褪去,蜷曲成墨黑的一团,将春天的雨露阳光,农人的艰辛苦累一并蜷了进去。明快的茶香飘进院子的角角落落。

那哗啦啦的炒茶声、柴火爆燃的噼里啪啦声,是我记忆里的采茶曲。

酒品老,茶喝新。清明茶甘甜,回味悠长,秋香浑厚且香远益清。一边小炭炉上,水已滋滋沸腾。刚出锅还烫手的新茶在开水的冲泡下在杯中翻腾起舞,缩成一团的茶叶又慢慢舒展开来,脉络分明,水变成淡淡的绿,不再是水而是茶了。茶色馨香中喝上一口,恬淡的春天气息溢满心田。

周作人说喝茶以绿茶为正宗,瓦屋纸窗之内,清泉绿茶,与二三好友共品,过后各奔东西,无论为名为利皆无不可。土楼茶事,亦别有一层意境。清明的小雨轻轻敲打着瓦片,不大的水柱顺着瓦楞缓缓泄下,水柱被屋内灯光折射,在黑暗的波纹里闪着温暖的黄色。一壶新茶,一派清明夜色。会心处不在远,只在那断断续续的雨声中,只在清明的茶香氤氲里。窗外夜色朦胧,茶烟飘飘忽忽,穿窗而去,融入虫鸣蛙唱的迷暮色中。

(谢春武 作者单位:闽西监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