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乘凉记趣

2021-07-22 15:48:16 来源:福建法治报

夏天,我们开着空调,吹着电风扇,坐在家里丝毫感受不到酷暑的威烈,可不知怎的,我却时常怀念儿时在老家夏日乘凉的情景,追思那些隐藏在记忆深处的趣事。

乘凉,是夏日家家户户的保留节目。一挨天黑,男女老少吃完饭、洗完澡,就搬出躺椅、凉席,往院子里一放,悠然进入乘凉的行列了。那大蒲扇轻轻一摇,唤来阵阵凉风,和着林间的知了声,构成山乡美妙的小夜曲。

乘凉的伙伴大都是固定的。老人们聚在一起,大都说些旧事儿。偶尔也有拿来一壶半瓶儿女孝敬的老白干,就着几粒花生米、咸鱼干,与老哥们边喝边聊,微风送来阵阵酒香,令娃儿们眼馋。最热闹的要数大姑娘、小媳妇们,她们聚在一起,边纳鞋底儿,边说着各自的心思,有时怕人听见咬着耳根儿,有时相互打趣又像吵架似的,为寂静的夏夜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最快活的要数娃儿们。他们或在父母的绘声绘色中走进童话世界,或遥望苍穹数点星星,或在高高的麦堆旁逗趣捉迷藏,或手执蒲扇四处追扑萤火虫,这便使人不禁想起古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久逝的童趣也就在心间油然复苏,悠悠弥漫。

山乡民间艺人很多,乘凉的夜晚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张凳子,一杯茶水,便是说书人理想的场所。他们津津乐道地说全唐、话三国,也有讲现代题材的,把山乡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编成故事,讲给乡亲们听。那时我很小,常挤到前排去,把说书人讲的故事默默地记在心里,这成为最早的文学启蒙教育。还有拉二胡的、吹笛子的,有时见不到人,只听随风送来绵绵的笛声、琴声,使夏夜更显幽静,更见意境。

我母亲也可称得上是民间艺人,乘凉时,我常搬个小凳子,坐在她身边,听她讲故事。我听得出来,有些故事是她从姥姥那里听来的,比如“田螺姑娘”“樵夫奇遇”“包公审案”“左公柳”等。但有些故事是她自己随口编的,比如,她编的“凉姑娘”的故事,我至今还记得。她说,凉姑娘上有个哥哥,叫热,下有个弟弟,叫冷,她排行老二。别看她小小年龄,比哥哥、弟弟都懂事,她总是善解人意,看你满头大汗时,就约你到一个水塘前,一蓬丝瓜架下,甚至约你坐在开满不知名的小花的山坡,她打开自己心爱的宝葫芦,把一种叫着“风”的小精灵放出来,让她吹拂你的面颊,吹动你的衣衫,渐渐地,热就被驱走了……母亲讲的故事很美,常常让我听得如梦如痴,我常把母亲讲的故事写进作文,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

童年时代是好幻想的。有时,我有意识地避开大人和小伙伴,来到门前的小河边,独自躺在鹅卵石上。这时,天空全黑了下来,无数颗星星挂在天上,神秘地眨巴着小眼睛,让人捉摸不透,白茫茫的一条银河更给人遐想万千。当月亮爬上墙头时,给人的想象更为丰富——皓月当空,月明星稀,月亮上的桂花树、小白兔、吴刚都看得一清二楚;有时弯弯细月,众星相伴,有时见那一“线”月亮似乎随时都有被那只看不见的天狗吞吃的危险,真叫人捏一把汗……

有时,我也爱钻牛角尖,那个被人们称着“凉”的东西在哪里呢?它总是与人捉迷藏似的,有时藏在树丛中,有时藏在瓜棚下,有时藏在小河边,一尾芭蕉扇就把它给召出来了,真有意思!我还给小伙伴们夸耀,我给乘凉列了一个公式:一把躺椅+一把扇子=乘凉。这凉能乘出来,乘凉跟乘法有什么区别呢?三乘以二等于六,扇子乘以风等于凉么?我有时会为自己的胡思乱想而发笑,虽没有答案,但心里却惬意极了。

苏东坡在脍炙人口的《前赤壁赋》中劝慰友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他不会想到,清风、明月以及一切原生态的大自然,对几百年后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却成了一种奢侈品。头顶上只有巴掌大一点天空,整天生活在一个由空调、电视、激光视盘、电脑、游乐场等声光电造就的虚拟世界里,这不能不说是今天孩子们的一份缺憾。他们可曾体验过夏夜纳凉的野趣,或者是“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温馨?

我时常告诉外孙:夏日里,有一种乐趣叫乘凉。

(向贤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