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里仁为美梅村头

2021-08-19 13:14:00 来源:福建法治报

还在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说起过梅村与梅村头,知道是深山里的一个小有名气的村庄,可出来工作多年,却一直无缘得见。在那个用脚说话的年代,边远的村庄神秘得像一个传奇,这个传奇只在少数几个常到外乡谋生的汉子嘴里飘荡。闭塞,原始,神秘,恐怖,美丽,热情,好客,淳朴……这些字眼便深深地扎进儿时的脑海,挥之不去。

近十年来,由于国防道与“村村通”工程的相继完成,我们得以走进这些偏远的深山,一睹这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庄。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才真正为外人所知,并惊艳世人。近年来,我频繁穿梭于梅花山腹地的许多村庄,想了解它,熟悉它。可至今为止,我基本上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它们所知甚少。比如说梅村头村,几次都是匆匆而过,一直还是云里雾里的,直到这次专程前往,住了一夜,我才渐渐清晰起来。

资料上显示,梅村头村位于连城县莒溪镇东部,与新罗区万安镇交界,现辖店头坑、宗罗地、吉坑、枧坑、梅村头、定光、香树前7个自然村。以村部所在地宗罗地为中心,周围6个自然村形成一个弧形,犹如一弯新月。梅村头村山高地广,平均海拔800余米,这里群山如海,气势磅礴,山势陡峭,路隘林深,到处是藏龙卧虎之地。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吃苦耐劳,热情好客,忠厚憨实。解放前,除垦荒耕作外,主要靠卖些土纸、竹木器和木柴,到梅村墟场换购油盐、杂粮养家糊口。

此次,我们先到店头坑,走访了山坳里刚刚废弃的旧村落。每一个村庄都有它的历史、它的辉煌,看着山林深处这一溜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古色古香的屋舍,我真的深受触动。就地取材的木屋虽已饱经风霜,但依然整洁朴素,质朴无华,透着浓浓的历史感。走近这些人去楼空的低矮的房子,岁月的沧桑与儿时记忆扑面而来,如果稍加保护,何尝不是一处原汁原味的电影拍摄基地?

接着,我们来到了村部所在地,这个叫宗罗地的村落果然风光秀丽,素美幽静,温润宜人,令人眼前一亮。村口古树参天,溪流潺潺,游鱼细石,清晰可见。古民居沿溪而筑,白墙灰瓦,岁月斑驳。从村口风水林新砌的石阶步道往上走数十米,一条数丈高的瀑布便映入眼帘,一泄如注、飞花溅玉般的气势远远便感觉到了。据说,这个瀑布有大小10余个梯次,层层叠叠,非常壮美,非常罕见。另外,宗罗地山谷里还有一处红豆杉群,多达上百株,树龄高的达600余年。据林业专家介绍,如此密集如此规模的红豆杉林,放在全国也属罕见。

要在这个空气清甜、叠泉飞瀑、古木苍翠的仙境住上一晚,我们都不免兴奋起来。这注定又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山里人实诚热情,加上有共同的朋友,我们便毫无顾忌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说笑,直把星星与月亮都喝醉了。

一夜好睡,第二天早饭后,我们便前往定光村。

定光自然村位于莒溪镇东南部,与新罗区万安镇梅村村交界,离宗罗地12公里,海拔1000余米。从梅村进来,山路盘旋,一路往上,一时竟是大雾弥漫,雾锁群山。到了山顶,房屋在大雾中显露出来,车就停在一座巍峨的祠堂面前。

据介绍,定光村原来叫作“定公村”,至于何时叫成定光村,已经无从考证。定光村张氏始祖叫张新福,明崇祯年生,因温、罗、张、廖四姓结拜兄弟,感情深厚,于清顺治年间在定光村建太平寨开基。四姓同祠共炉,和睦相处,同时立下誓言,四姓兄弟所生子女,相互不能通婚,且他们后代至今,都认真遵守诺言。当时连城知县听说“四姓同炉”一事后,亲自到定光村察访,在太平寨挥笔题诗:“四姓同炉天下少,里仁为美定公村。”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自然最好,而居住在仁爱的邻里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定光村“四姓同炉”的故事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不啻为感天动地的一件美谈。

看完祖祠,我们又在村中转了一圈。村庄其实不小,有人口二百多,几十户人家,如今,几乎听不见人声。村庄寂寂,屋舍俨然,笼罩在乳白色的大雾中,时隐时现,宛若仙境。身处高山之巅,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1929年12月,莒溪赤卫队举旗暴动,成立中南区革命委员会。梅村头几个自然村也有不少贫苦农民秘密串连,组织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2年4月,朱德率中央红军攻下漳州城后,从龙岩抵达梅村、梅村头一带休整。朱德还在梅村墟场召集老百姓开大会,会后不久,红军部分指战员又深入梅村和梅村头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在红军的支持下,定光、梅村头、枧坑、店头坑等自然村都成立了村苏维埃政府。定光村苏维埃政府的旧址就设在“四姓同炉”宗祠,张连庆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村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苏区各项工作搞得热火朝天。红军撤离时,许多村民参加了红军。

1932年开始,红九团与文亨周焕文团匪在莒溪深山展开多次的拉锯与较量,许多苏区干部惨遭杀害,还有不少苏区干部家属和亲人也遭匪徒迫害。1934年10月,我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后,留在后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成立了闽西南特区游击队与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其中第三游击大队就活动于赖源东南部、万安竹贯和梅村头一带。为了支援红军游击队,有的青年主动参加红军,许多群众主动为红军送粮、送菜、送情报。红军游击队还在梅村头开设医疗所,医治红军伤病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梅村头的游击队顽强斗争,一直坚持到解放。

可以想见,正是由于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的庇护,红军游击队才得以保存到解放。这一片红色与英雄的土地,我们终于得以重新体会到她的艰难困苦与辛酸眼泪,她的英勇无畏与牺牲付出。

往事如烟,岁月如梭。蓦然回首的刹那,我们已经被大山里勇敢、坚韧、仁爱、质朴的人民深深地感动了!

(傅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