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年味

2022-02-17 12:38:16 来源:福建法治报

过了农历腊月二十,村子里的“年味”渐渐浓郁起来。

先是家家“扫堂”——清扫屋子每个角落的灰尘。农村常年烧柴火灶,烟灰容易附着在房梁和椽子上面,有时甚至还会堵塞烟囱。堵在烟囱里的烟灰结痂成块,就如糖块一样,大家便叫它“烟糖”了。大人把一束细细的竹枝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末端,制成“堂把”,用来清扫积了一整年的“烟糖”,顺便也清理灶神和祖宗神位香炉里的“香脚” ,准备即将到来的祭灶与“请太公太婆”。

祭灶是农历二十四的事情。女人们一早起来将前一天准备好的瓜果甜点之类的贡品摆在灶神面前,再点上香和蜡烛,待香火烧尽,就算完成仪式了。其实这一天也是南方的小年,但南方人不如北方人注重仪式感,通常都忽略不计了。

小年过后村子里的女人更加忙碌,磨豆腐、黄、蒸米糕,三五成群,互帮互助,有时忙不过来还要拉上自家的男人和孩子。男人们也没闲着,上山打柴,下地收菜,或者杀猪宰羊,牧牛放鸭,将农闲过成了农忙的样子。

旧历的年底毕竟是年底,就连天公也要拿出新年即将到来的样子。接连几日,灰白色的天空不时都会飘下几丝细雨,天气太冷,有时下成了冻雨,把上山的路也封住了,男人们就聚集在一起找乐子,或耍牌,或掷骰子,由于加了彩头,女人们担心自己家的吃亏,就会扯着喉咙叫唤自家男人,被叫的男人在一片起哄声中,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家了。

日子太忙,大人就忘记了监督孩子读书写字,于是我们迎来了一年最好的时光。通常早饭过后我就提着“火笼”去跟小伙伴们会合。下雪的时候打雪仗,没雪的时候去田里玩冰块,有时也会到菜地的豆秸里寻找秋天遗落的豆子,再将豆子埋在火笼的热灰里,待“啪啪”作响时再取出放入口中,那个香味,悠远悠长。只是等到回家吃午饭时,才发现“火笼”不知哪儿去了。

过年的高潮还是除夕。家里收拾稳当妥帖后,大人开始准备“请太公太婆”。人在阳间过年,不能忘记阴间的列祖列宗,得先请回屋子饱餐一顿,再烧足纸钱让他们带走。

女主人整出一大桌酒菜,有排骨、油豆腐、炸肉皮、蛏干等平时不大常见的珍馐美食,整齐有序地摆在主屋厅堂的桌子上,再点上香烛,打开屋子正门,恭迎先人们回家。

每当这时,孩子们就会被带到看不见厅堂的房间里,或给一些零食,或被要求完成捡豆子之类的某项家务。待稍长大一点后,我被允许与父亲一起给先人烧纸钱了,但也被赋予了另一项神圣的任务,就是盯紧年幼不懂事的弟弟妹妹,防止他们爬上凳子吃桌子上的供品。

我一边焚烧纸钱,一边看着厅堂里空落落的凳子,心怀敬畏地想,我爷爷会坐在哪一个位子呢?他在世时全家最大,可去世了在列祖列宗里却是最小的,他应该坐在桌子最末端的位子吧?我真希望爷爷能把碗筷弄出点响声什么,也好印证一下我的判断。我果然听到响声,惊悚之中却发现那是父亲在燃放鞭炮恭送列祖列宗。

左邻右舍的鞭炮声音陆续响起,大家都送走了饱餐之后的列祖列宗。这个时候我通常是不出门的,心想村子的巷道里来来往往的都是故去的先人,不免有些害怕。

爆竹声音越响越大,空气里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过年的热闹重新占据心间,我也全然忘记刚才奇怪的想法了。

接着就是吃年夜饭,领压岁钱,嗑瓜子,在欢乐里度过了农历大年。

这是三十多年前我在闽东乡下过年的场景。这么多年过去,我不知道,那里现在是否还是这样过年的?

照例,初一早上,大家都到村子里的“做十人家”去拜寿。

所谓“做十人家”,是指家里有年龄刚好逢十的老人的家庭,通常五十起算,然后是六十、七十,直到百岁。“做十人家”初一一早就在自家厅堂的桌子上摆好各种各样的甜点和炒得喷香的花生、瓜子、葵花子,还会包上小红包,答谢前来拜年的孩子们。

我们是冲着糖果和小红包而去的。相比糖果,小红包更吸引人。胆子大的孩子主动向主人要红包,胆小的如我,尽量往前靠,有意提醒主人自己的存在。

还没有拿够童年的小红包,我就离开了故乡,到了一个叫福州的城市,一呆就是三十多年。

今年春节我在福州,一如既往地蹲守岗位,一如既往地督促孩子读书,也一如既往地陪伴父母。

当年牵着我的小手四处拜年的父亲,今年正好八十岁,按照故乡的习俗,我们是“做十人家”,应该在厅堂里摆上长长的一桌瓜果甜点,包上小红包,等待前来拜寿的邻里乡亲。只是在这远离故乡的城市,对门的邻居也未必认识,又何来曾经的“年味”呢?

也曾想过重回故乡的小山村,修葺旧屋,重燃柴火灶,用袅袅的炊烟宣告“年味”的归来,只是兄弟姐妹由于谋生之故分散各地,加之疫情,终究不了了之。无奈之下,选择在酒店订了一桌饭菜,请来近亲和好友,与在福州的家人一起祝愿。于是,“年味”就变成 “祝你生日快乐”的旋律。母亲有点无所适从,就在蜡烛将要点燃的那一刻跑开了,嘴里嘀咕着什么。相比奶奶的扭捏和局促不安,孙子倒很淡定,很自然地拿起了生日蛋糕盒子里的帽子,给爷爷戴上了。

传统佳节更能体现中国人的人性之真。不管天南地北,不管天寒地冻,春节来临,人们总是自然、真诚、心甘情愿地克服重重困难回到自己的故乡与亲人相聚。这就是中国式血缘关系的伟大。

许多人感叹现在过年“年味”越来越淡了,在我看来,变淡的只是“年味”的外在形式,而其核心要义一直未曾远去,那就是基于中国式血缘关系而产生的亲情力量。

(张发建 作者单位:福建省公安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