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时光里的“家文化”

2022-03-21 12:20:15 来源:福建法治报

仲春时节,闽北和平古镇的草木一派葱茏。春风像一位脚步殷勤的画师,为游人挥洒出一幅幅不断流转的水墨画。走在路上,不时有翩飞的花瓣落在身旁,似为偌大的自然调色盘增添几抹耀眼的暖色。

午后,穿过溪环水绕的田园,走进纵横交错的老街巷,两旁恬淡淳朴的古民居,间或突出的大户人家,在阳光的照射下接踵而来,晃得我有些眼花缭乱。陪同的老黄是当地有名的金牌导游,他指着这一片地域告诉我:这里,就是养育了古镇历史上百家百业繁华的中心,也是古镇“家文化”的起源地。顿了顿,他又说道:特别是以黄峭家族为代表的“家文化”,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家”的完整形态,其意蕴引人追思,令人沉湎。

这个黄峭,就是后世人们尊称的峭公,官至五代后唐工部侍郎。然而,在乱世中,黄峭将自己的人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不走居庙堂之高的仕途,而转向回到故里,建书院,收学子,去施展培育士子的青云之志。公元951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夜间,已是八十老翁的黄峭,把21个儿子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命令各房仅留长子尽孝送终,其他18个儿子各赐一匹马与一斗瓜子金,让他们信马登程,各奔四方。他面对子孙,毅然口占《遣子诗》赠别: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就这样,黄氏峭公的十八房子孙,备好车马,打点行装,携藏谱、诗,告别老父慈母,然后跃马扬鞭,纷纷踏上了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新征途……

一千多年来,黄峭后代广泛散居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世界中,黄峭公成为海外华侨华人黄氏,港澳台黄姓宗族以及绝大多数福建、两广、云贵、巴蜀黄氏家族的共同始祖……

边说边走,不觉间,我们来到位于镇区北门的一座黄氏大夫第前。立定一看,共有三座院落,分别位于主街东西两面,占地面积至少在2000余平方米。细看,街东两座并列相联,坐东朝西,里边后宅原有花园和戏台。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戏台在过去年间大部分被拆除。老黄指着宅第说:这就是黄峭第三房第十九世孙黄映璧的宅第,称之黄氏大夫第,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因家族田多,房多,产业多,当地人俗称“大东家”。我点点头,心里想,这不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在中国,上下五千年来,每一个长盛不衰的家族大都如此。从诗礼簪缨的书香门第,到功名显赫的官宦世家,都将家宅的筑造与传承,视作家族荣耀的彰显。黄氏家族自然也不例外。

果然,走近主院落,眼前是一座古镇最精美的砖石构牌坊式八字门楼,高大开宏,宽敞明亮,砖雕精美,富丽堂皇。可以想见,这门户是大夫第这座架构中“家文化”最重要的一环。说到底,就如文章开头一样,头开得好,后面行文就能淋漓顺畅、血脉贯通。如今,此处门楼,引人注目的是大门两边嵌有的砖雕四幅主画。近前细看,画面采用粗犷的写意技法,雕刻了梅、竹、松,锦鸡、鹤等物,分别谐喻“松鹤延年”“富贵长留”“竹报平安”“锦绣美满”,其气韵流畅、典雅恬淡,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入探究,发现每一幅既有中原遗风,又有江南灵韵,无不浸透着经得起时间洗炼的文化基因。其画面,硕大不失精致,拙朴内藏纤巧,静稳的结构里能看到一种灵动,强健的笔画中分明有几缕柔美……

跨过门槛,一进天井前有一扇屏风阻断了我的视线。这便是俗称的中门,主要是起到遮挡作用。老黄说,从古建筑来说,是为了避免街上行人看进去一览无遗,因此这扇门平时是不开的,只有迎接达官显赫、红白喜事才开启,称之大开中门迎贵宾。转过屏风,但见主合院为三进二厅,正厅为一厅三天井,均三开间,南侧有护厝。房子为穿斗式构架,大式作法,木构件小巧细致,瓜柱、月梁、雀替、花窗、隔扇的雕饰精美,栩栩如生。花窗除了雕刻精美的花草外,还雕刻了蝙蝠和鹿。蝙蝠象征“福”,鹿象征“禄”,充分表现了主人祈求福禄的美好心愿。

然而,因为这幢建筑坐东朝西,在没有空调电扇、冰箱的古代,炎夏如何安度,确是一件叫人颇费思量的难事。这时老黄告诉我,有妙招呢!他手指天井檐角前,只见上边设置了活动的遮挡设施,板面镶嵌大蚌壳磨成透明片块,轻盈便捷,收放自如,既降温纳凉,祛热消暑,又不影响光线。看到这里,心中不能不佩服主人的智慧。

视线移开,再看这里的天井,采取暗沟排水,水漏设计成铜钱状,且雕凿精细。这时,我突然在心中暗想:这宅第,这构件,这里的一切雕饰,甚至当年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其实都是主人自身心意、思维、情感、审美的蔓延,甚至还有小小的自恋。如今,还存在的一切,正静静地站在时光里,你看着它们,它们看着你,就这样互相看着,互不惊扰,互成境界,也许正是时间给人的力量与温存。

向晚时分,走出黄氏大夫第,一直陪伴我的老黄这才告诉我,他曾经住在这里。一问,原来他正是这里的黄峭公第三十八代孙。我不禁紧握他的手,连声向他道谢。难怪,一个下午他的介绍,他的言语,都那么自谦,那么收敛,那么简约。显然,这是个礼仪被滋养、精神被传承的黄氏大夫第的后裔,他没有刻意宣扬门楣的光耀,却在心身上绵延了耕读传家的精神,让谦虚谨慎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晚烟袅袅,彩霞依依;相会是缘,后会有期。

(朱谷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