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三明市三元区践行“枫桥经验”促基层善治

2023-12-11 15:21:52 来源:福建法治报

让民生小事成为心中大事

——三明市三元区践行“枫桥经验”促基层善治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2月11日讯  源于基层、源于治理,“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三明市三元区立下一面鲜活旗帜。为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打造富有三元特色的“枫桥经验”品牌,近年来,三元区以“一党委三中心(站)”基层治理机制为蓝本,让民生小事成为心中大事,摸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在防范化解纠纷、维护和谐稳定、壮大调解力量等方面齐头并进,进一步增强基层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

春耕争水闹矛盾

“生态枫桥”化干戈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相邻农地之间如何合理利用水源,避免水源之争?

三元区中村乡村民罗某和陈某的山林地紧紧相邻,今年3月,罗某在自己与陈某林地的交界处修建了一个压力蓄水池,将该水源用于山下农田灌溉。陈某却认为蓄水池和引水设施都建在自己的山上,本就侵占了自己的权益,应当先满足自家毛竹山的灌溉需要。

在多次要求罗某拆除蓄水均遭到拒绝后,陈某一怒之下敲坏水池,双方由此生出矛盾,并诉诸法院,矛盾不断升级。

“如果法院最终裁判,换来的就只有冰冷的判决文书。并且蓄水池的造价低,如果通过申请司法鉴定的方式确定蓄水池被破坏的价值,将大大增加双方当事人的诉累。”中村司法所所长陈莉莉如是说。了解到双方的诉讼申请后,司法所调解员主动与法院取得联系,在法官的主持下做双方思想工作,针对双方“斗气”心态,释法明理、晓以利弊,劝诫双方放下成见,共同合作才能相互受益。

随后,调解人员联合林业站的工作人员共同讲解水源保护意义和科学灌溉的农业生产理念,指导双方科学错峰用水,及时消解当事人心中的顾虑。签订调解书后,双方心中的“疙瘩”成功解开,成就了乡里又一段“化干戈为玉帛”的佳话。

碧水逶迤,青山相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三元区司法局中村司法所践行“生态枫桥”理念,助力水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平安法治的美丽中村。今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297件,其中涉生态纠纷113件,实现化解率的有效提升。

劳动争议引纠纷

融合联动解“薪愁”

“感谢调解员的帮助!如果不是你们,我还真不知道我能拿到这么多钱。”收到4万元补偿金的陈某感激道。

已在某企业工作6年的陈某今年无故被公司告知辞退,带着疑虑回家后,他偶然间想起之前网格员开展普法宣传时提到:“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应协助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并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于是陈某向荆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贵芳寻求帮助。

“我们查看了陈某手机上的五险,发现医社保最后一年才交,工伤险倒是对得上他工作的时间年限。”带着这些问题,李贵芳找到挂点荆西社区的法院、公安及司法局干警,咨询相关法律规定,协同开展走访核实,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帮助陈某取得了4万元的补偿金和两个月的失业金。

类似的纠纷在荆西街道并不鲜见。“荆西街道辖区内拥有大型工业园区,因此涉用工纠纷、企业经营纠纷较多,同时6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一半,法律意识较弱,老龄化现象严重。”荆西街道政法委员陈玉奇指出隐患所在。

为让劳动者不再烦“薪”忧“酬”,老年人老有所安,荆西街道立足实际,发扬“近邻恳谈会”发源地的优秀工作传统,创新推出“融合”工作法,融合多方力量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帮助群众用好“家门口”的法治资源,从源头上做好平安法治宣传、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今年来,荆西街道共举行24场居民恳谈会,收集问题105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计164件,开展普法集中宣传活动6场,组织法治文艺演出2场,宣传覆盖人数达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