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 《福建法治报》官方网站
原创 | 法治福建 | 记者调查 | 时政 | 国内 | 普法课堂 | 法治时评 | 说法 | 求证 | 大案要案 | 权威发布 | 公安 | 检察 | 法院 |

开放发展 风起帆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开放篇

2017-07-20 08:19:47 来源:福建日报

助推台资项目持续发展

讲述者:张秋(时任闽侯县委书记、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等职)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福州市抓住历史机遇,承接了第一波台资产业转移,通过招商平台吸引了中华汽车、冠捷电子、中华映管等台资企业,带动和培育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群,为福州此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这些重大台资投资项目顺利落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倾注心力,亲自关心和推动。海峡两岸汽车业合作的典范——东南汽车,在1995年8月签约,落户闽侯县青口镇。为了洽谈这个项目,仅1995年,习近平一年内三次会见台湾中华汽车客人。

1995年底,我从闽侯调任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调任前,习书记找我谈了话,要求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使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他还专门提到开发区里的一些台资项目,叮嘱要创造条件办好,发挥其牵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当时,开发区里最举足轻重的台资项目无疑是中华映管。中华映管是在我省投资最早的大型台资企业之一,1994年初落地福州时,曾引起两岸轰动。那是一个总投资6.3亿美元的项目,在当年折合人民币约50亿元。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较之其他投资项目,就是个天文数字。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心里也没底。到底敢不敢接?习近平非常果断,他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也敏锐地判断这个项目将对福州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非常重视,亲自召开了多场协调会,考察了多个选址地点。最后,花落马尾,三条黑白显像管生产线相继投产。

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却遇到了一些波折,中华映管原定的另两条彩管生产线一直迟迟未能如期落地。2001年2月,开发区专门向时任省长的习近平书面报告了相关情况,习近平当即作出批示:“反映的情况颇值思考,引进台资还要有紧迫感,关键要立即行动,重要之处在于把握脉搏,找到症结并对症下药,开好处方。”同时,他还要求有关部门专题解决台资招商问题,并专题研究中华映管问题,提出有关研究方案。

相关各方随后积极行动,产生了良好效果。当年7月,华映决定调整2条生产线到福州,并把原计划次年动工的第五期2条生产线提前动工。我们把这一情况及时向习近平汇报后,他再次批示:要趁热打铁,尽早促成。

20多年来,中华映管在福建顺利发展,为福建电子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如今,电子信息产业成为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打造首个台企工业村

讲述者:陈齐云(福清洪宽工业村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月19日是我们的“建村日”。在上世纪90年代,每年这一天,都有多家企业共同举行奠基典礼,可热闹了!那时候,大家提到洪宽工业村,都会说我们是“小台湾”“台湾村”。这话一点不假。

作为全国第一个以台资企业为主的工业村,洪宽赫赫有名,它是在习近平的直接推动下发展壮大的。洪宽工业村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是爱国侨领林文镜先生的故乡。当年,在洪宽工业村成立前,这里贫困落后,人均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资源有限,土地贫瘠,种庄稼没什么收入,年轻人也没地方去。上个世纪90年代初,林文镜返乡投资,建立了洪宽工业村,并确立了“以侨引台、以台促侨、侨台联合”的招商引资策略,此举得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大力支持。

习近平一直关注、关心洪宽工业村的发展。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件事情印象很深刻。

第一件事,是首家台企的入驻。当年,林文镜通过亲戚找到两位台商,动员他们来洪宽村投资兴业。两人被福州良好的投资环境所打动,就来了,创办了宏茂塑料。这是首家入驻的台企。1990年10月,宏茂塑料动建厂房。习近平特地到场,与大家一起共同见证了奠基。宏茂塑料顺利入驻后,很快引来第二家台企——茂山制品。多年后,当年投资的台商感慨说:“当时,台湾尚未开放对大陆投资,到福清投资还是有很大风险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福清及福州市的开放意识和行动非常领先。”

第二件事,是1991年9月,村里有十几家企业共同举行奠基典礼,习近平又专程来参加了。当时,村里已经有20多家台企,包括制鞋、服装、刀具、拉链、塑胶制品等。习书记仔细调研,关心大家的发展情况,听取建议和要求,我们都很受鼓舞。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洪宽工业村如今成为福州市最具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目前,入驻企业有102家,其中台企65家,占比63.7%;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78亿元,占福清工业总产值的22.2%;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