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0-07-09 10:53:35

煤油灯下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回忆当年高考,最难忘却的是深夜在煤油灯下读书的情景。

当时,刚刚开放的国门和才恢复不久的高考制度,使中学校园的莘莘学子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前景,以及个人可能的远大前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依然高悬在教室里,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俗语,在校园里不胫而走,成了最时髦的流行语。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朗朗书声充满了校园。

那时,我是武平县一所偏远乡镇中学的学生。尽管家境贫寒,但我和所有同学一样,心中的理想之火也在熊熊燃烧。我们知道,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自己努力拼搏改变人生命运,不再是遥远的梦想。1979年,我正好上了初中。高考制度的恢复,让无数曾经的中学生们燃起了希望之火。我的一个表哥,快三十岁了,孩子都有二个了,仍然抱着一大堆高考资料埋头苦学,而且终于考上了师范大学。那时上大学的名额少,要踏进大学校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全乡上百名考生中,他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幸运者。他考上大学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我们这些年少气盛的中学生们刻苦读书的榜样。我们这些农民的后代,身上那股拼命的精神一旦被激发出来,便成为一种奇观。

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时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用墨水瓶改装的小油灯。农村电力不足,常常停电,我们就用这种小油灯照着书本,把知识一字一句地装到肚子里去。小油灯光亮度小,油烟大,为了看清楚书上的字,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脑袋凑近火苗,于是,头发和眉毛被烧焦的事情便经常发生。脸被油烟熏得黑黑的,时间一长,脸上总有一股煤油的气息挥之不去。在高考来临的那一年时间里,很多同学常常半夜三四点钟就起床,回到教室,点燃煤油灯,在一朵弱弱的火苗下啃读书本。那时的农村生活还很艰苦,吃肉是种奢想,我们基本上天天都是用腌菜萝卜干下饭。学校里有时卖青菜,五分钱一大勺,汤上面漂着大颗大颗的油花。就是这样的菜,我们也没钱天天买着吃。实在吃厌了腌菜,才会去买上一碗换换口味。

这种艰苦的求学日子,我们几乎没有抱怨。吃饭的时候,我们谈论着如何读书,如何考上大学。只要说到大学二个字,我们每个人都掩饰不住向往的神色。填饱了肚子,放下碗筷,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回到书桌边,把心思埋进书本里。那时,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是我们唯一的信念,引领着我们就这样在苦读中度过了高考的时光。

感谢高考!经历过煤油灯下苦读的日子,我如今想说的,还是这四个字。

(梁德荣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检察院)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