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5-04-22 17:09:38

罗源县公安局碧里派出所民警于德的实干与巧干

作者:记者 陈钦祥 通讯员 林妍 黄思鹏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

——罗源县公安局碧里派出所民警于德的实干与巧干

春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罗源县公安局碧里派出所民警于德已骑上警用电动车穿梭在街巷间。在这里,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赋能平安,为群众安全感“加码”,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平安守护者”。

从警9年,34岁的于德扎根基层,将传统警务的“铁脚板”与现代科技的“大数据”深度融合,依托“e治理”平台,以“一标三实”基础信息为基石,构建起流动人口全维度闭环管理体系,推动辖区治安管理从“粗放式管控”向“精细化治理”转型升级,催生公安新质战斗力。

于德向企业相关人员宣传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相关须知

碧里乡地处沿海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有上万人,约占实有人口36%,主要为临港企业员工、沿海养殖业工人等。

流动人口如何更高效、精准管理?在于德看来,流动人口治理就像织一张网,每个环节都得扣紧。通过在工作中总结提炼,于德创新推出“采集前置+警情倒查+动态监测+咬合处罚”四步走采集模式,形成“采集——核查——预警——处置”全流程系统闭环。

针对用工单位、出租屋管理员主体责任落实难的问题,于德要求相关人员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开展宣防教育、必须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必须签订自主申报承诺书,并通过“共治码”提前完成人员信息收集,方便“e治理”平台直接采集复用。通过前置教育与承诺约束,提升了信息主动申报率。2024年,辖区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率从47%跃升至89%。

警情倒查则倒逼信息完整。“在日常接处警中,若发现当事人为未登记流动人口,处警人员立即推送信息至派出所指挥室。”于德介绍道,值班人员通过平台核查后,对未采集信息的管理员或房东通过平台进行处罚,以此压实主体责任。

在同事眼中,于德是个“数据痴人”,每天上班一有空就打开平台查看人房分离、频繁变更住址等异常情况。“我们借助‘大数据平台’将信息进行批量碰撞比对,定期筛查‘僵尸账号’与低活跃度账号,通过动态监测确保数据鲜活度。”于德说。2024年,该所流动人口信息准确率达99.8%,为多起案件侦破立下大功。

如何严守信息真实?“前端由用工单位自主采集,后端由民警实地核验。”于德表示,对虚假申报者,该所坚持“自主免罚、首违不罚、再漏必罚”原则,既体现执法温度,又强化刚性约束。2024年以来,通过该机制查处违规行为38起,其中首违免罚18起,再犯处罚20起。

科技改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为民初心。于德始终将“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工作准则,依托“e治理”平台精准捕捉民声,用数据赋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智慧警务真正惠及民生。

2024年9月,于德在“e治理”平台上发现多条群众反映:碧里乡牛澳隧道、碧岩隧道因无通风排气设施,导致阴雨、南风天气隧道路面潮湿,交通事故频发。

于德立即调取平台历史记录,发现该路段近3个月已发生8起因车辆打滑引起的交通事故,安全隐患亟待解决。为此,他第一时间在牛澳隧道、碧岩隧道设置减速警示标志,并将隐患情况上报道安办、公路局等相关主管部门,并配合路政工程队现场勘查,发现隧道路面潮湿、水泥路面抓地力不足是事故主因。

2024年12月,施工队进驻整改,将牛澳隧道、碧岩隧道由原来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整改后,该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62%。

此外,于德还巧用平台破获油漆失窃案。今年3月,辖区某船厂安保部负责人反映,该船厂仓库油漆多次失窃,涉案金额超10万元。于德通过平台分析该厂流动人口数据与夜间进出厂区人员数据,发现4名频繁出入船厂的劳务队人员有重大嫌疑。经走访排查,成功抓捕盗窃油漆嫌疑人4名,当场查获被盗油漆30桶。

在所领导看来,于德扎实的采集工作及创新实践,不仅极大地释放警力,为辖区居民编织一张紧密的平安网,也见证从“汗水警务”到“智慧警务”的转型之路。

更令人欣慰的,是透过智慧赋能看到辖区治理的新变化:2024年以来,辖区流动人口登记率达99.2%,信息准确率达99.8%;打架斗殴警情较2024年同比下降20.6%,盗窃警情同比下降40%,电诈警情实现零发案;辖区群众满意度达98.7%。这些数据汇成平安暖流,交织出基层治理的新图景。

“平安不是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靠智慧干出来的。”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于德用忠诚与智慧续写着属于人民警察的为民篇章。

窗外,春日的阳光洒在“e治理”平台的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如同这位基层民警永不停止的脚步,奔向更智慧、更平安的未来。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