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有好几把拐杖。 她的拐杖,曾经静悄悄放在家里的某个位置多年,没有使用过,直到几年前才从蒙了灰尘的日子出世,成为母亲出门的倚靠,在家乡的土地上指指点点。母亲今年81岁,1992年一次脑血栓,母亲住院42天,昏迷13个日夜,虽然抢救过来,但留下偏瘫,造成一边的手和脚行动不便。她出院的时候,医生预言母亲余生无法站起来,更别说行走。但母亲自己坚持锻炼,在把老家客厅的泥土地面走出一条痕迹清晰的小路之后,母亲站起来了,后来又能独立行走,甚至能走家串户,能到离家好几公里的地方赶集。 母亲恢复性锻炼到一定程度,需要拐杖,当时母亲就拿了一根扁担当拐杖。从我家门口经过的人,经常可以看到我的母亲拄着扁担在家里绕圈,我家屋子的泥地上,母亲每天走过的线路特别光亮,母亲支着桌子的肘部和握木棍的虎口也留下厚茧。扁担虽然不好看,但实在,撑得住重量,母亲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支撑。 母亲的第一把拐杖是我从井冈山买来的。尽管母亲说自己还用不着拐杖,但我听得出母亲话语中的高兴。拐杖被母亲收起来,但有一段时间,有人到家里去,母亲就会拿出拐杖,说这是我儿子从井冈山给我带回来的。我在母亲的心里放了一把拐杖。 2009年,在台湾日月潭,我又为母亲买了一把可折叠式拐杖。三段,打开时,刷地三段练成一把拐杖,收起来,尺把长,携带方便。我知道母亲依然暂时用不上,但我就是想给母亲带一把拐杖。我知道在母亲的心目中,这拐杖很受用,可以让她舒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已足够。 拐杖被母亲收藏起来,貌似没有发挥作用,但我不时听到母亲在和人聊天时,就说起这两把拐杖,眼里盛满了得意和快乐。几年前,母亲因为摔跤,在我们的劝说下,终于经常性地使用拐杖了。使用一段时间,那把从井冈山带回的拐杖底端磨损了,因为着力不均,母亲再次摔倒,尽管没有大碍,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儿子从县城里买了一根拐杖,给他奶奶送回去。看得出母亲心里的高兴,这是孙子买的,另有一种味道。有次回家,儿子拉着母亲的手,说是给他奶奶当拐杖,看着两个人说说笑笑走在前面,我觉得那是人间最为温馨的画面。 母亲还有一把拐杖,那就是父亲。父亲比母亲大六岁,今年已经87岁了。当年母亲生病的时候,父亲就成为母亲实际意义上的拐杖。父亲不仅仅在母亲不便的时候扶着她,精神上的安慰更是颇大,那种支撑不是简单的言语能够表达。有时候父亲和母亲一起出门,在比较难走的路上,父亲总是会及时扶母亲一把,或许父亲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母亲无处不在的拐杖。 母亲需要长期服药,前几年,父亲还坚持半个月一次到离家12公里的九峰镇购买药品,为的是担心药品搁置时间太长过了保质期。如果说药品马虎不得,父亲为母亲吃水果而奔波却是柔情万种。母亲喜欢吃龙眼和荔枝。那天早晨母亲就淡淡地说了一句,吃完早餐父亲就跟母亲说他出去一趟,等他回来的时候手里已经提着一袋龙眼,那是父亲乘车到集镇购买回来的。父亲担心买多了不新鲜,就坚持每次只买两斤,三天购买一次。听说父亲买龙眼的时候是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尝过去,直到挑选到核小肉多汁甜才下定决心购买。可以想像在炎炎烈日下,一个近80岁的老头挨摊品尝挑选龙眼是怎样的一道风景。 除了买龙眼,因为身体的缘故,医生要母亲多吃点牛肉或者鸭肉。父亲就每隔三天去集镇买一次,要挑选本地鸭子、喂养时间要长的,还要不是换毛的,讲究颇多。前年,母亲因为行动不便踢到门槛,摔了一跤。在医院治疗后,母亲坚持回到乡下老家疗养,父亲又成为母亲的拐杖。扶着母亲到餐桌前就餐,扶着母亲上洗手间,扶着母亲上床休息。父亲原来喜欢散步,天天傍晚要出去走走,因为母亲的缘故,父亲很少出门,即使嫁在附近的姐妹到家里陪母亲,父亲出去一趟也是快去快回。父亲这把拐杖,是其他拐杖无法替代的,他能传递感情和温暖。 久了,父亲和母亲相濡以沫,互为拐杖,精神上的拐杖。 村里演社戏,母亲为了让父亲去看戏,故意说不喜欢看戏,让父亲自己去。父亲知道母亲是担心自己手脚不灵便耽误他看戏,就说自己也不去看,宁愿在家陪母亲看电视。最后是两个老人结伴去看戏。父亲左右两肩各背着塑料靠背椅,手里还要拿着个布垫,说担心椅子太冷了母亲坐不惯。母亲则打着手电筒,那光线一定是照在父亲脚下往前一步的地方,嘴里还不时问到是否能看清道路。看完戏,他们相互照顾着回家,还要细细交流戏中的情节。 父亲母亲都是农民,他们没有太多语言的表达,但就在看似平常的传递之间,每个细节都充盈着爱,浓郁的情怀已经弥漫在整个老屋,让他们平淡的日子滋润而且鲜活。 (黄荣才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