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问她,你真的要去?也许真相并不重要,但现实很残忍。 对。杜雪说,如果不去,会遗憾一辈子。她有一千句话一万句话,却只有一个宾语,那个宾语叫张松。杜雪是在广州认识张松的,一个是别人的妻子,一个是别人的丈夫。都是别人的,杜雪却认为张松是她的。 杜雪说,你知道吗,一年前他忽然消失了,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你知道吗,他什么都比他好。第一个他指张松,第二个他指杜雪现在的丈夫李洪。我觉得丈夫只是个普遍的法律名词,具有很少的真实意义;爱人才具有真实意义。现在张松就是她的爱人。 杜雪来派出所时,就说是要寻人,寻她的爱人。我以为是家庭纠纷,一查人员信息,才知道杜雪并不是张松的妻子。但杜雪说,这重要吗,爱情从来就存在,而法律至少比爱情还晚来一万年。他什么都比他好。杜雪很激动,快哭出来了。 公安机关可以处理家庭纠纷,却处理不了爱情纠纷。而她说服了我,我小心翼翼地交出张松的住址。 村里有联欢活动,为防止踩踏或其他意外,我奉命下去执行安保任务。冷不丁,在一个暗黑的檐角下,看见杜雪。她搀扶着一个病恹恹的男人,另一只手提着菜篮。从脸部轮廓,大致可以看出是张松本人。张松瘦了很多。杜雪往我这边看了一眼,便低下头扶着张松走了。 回到村部喝茶。几个村干部正在说着村里的近事,说得最多的,便是张松。说他在广州的相好寻到家里,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现在张松的妻子已把张松赶出家门。而张松就和那个相好在村里租个以前养猪的房子暂住。 一个说:张松一年前在广州打工得了直肠癌,晚期,估计活不久了,可那个相好竟不离不弃,比张松老婆还好。 另一个说:张松治病,花光了钱,只剩下那间前年盖的房子,本来要卖去治病。但张松老婆死活不肯,说卖了房子也治不好,如果张松走了,她们母子俩要住哪?总不能也跟着去天堂吧。 又有一个说:那个相好说她只是来送张松走最后一程,送走张松后,自己马上就走。但万一张松受了盅惑,秘密留下遗书,要把房子扔给他的相好呢? 一个说:在乡下,那遗书有用吗?要不我们问问沈警官,他法律知识比我们多。 于是几个人便一起看向我。我正听得出神,在心里分析着。看他们颇有兴趣,一脸等待,又不敢多说什么,便回道:现在是法治社会,遗书肯定是有点法律效果的。 另一个马上说:我说就是嘛,现在谁不想为自己考虑,谁没有个小九九,哪有什么爱情?呸! 联欢活动很快就过去。有一天,我值班。这时一个中年人风尘仆仆地赶到派出所,一进门,便嚷着要报警,说自己的老婆被别人拐到这里了,快去救人。 中年人说:我叫李洪,我老婆叫杜雪。我马上醒悟过来。果然,该来的,都来了。 李洪说:杜雪一个月前从广州离家出走,他打手机,杜雪一直不接。直到昨天才接手机,说她在一个幸福的地方,劝他不要来找她,还说她处理完这件事,就回去,什么都行,包括离婚。 李洪肯定地说:杜雪肯定是被控制了,她受到生死威胁,只好与坏人虚与委蛇。你们警察一定要赶快去救她。 我说:你老婆不是说等她处理完她的事情,就回去吗? 她的手机一直不接,证明她没有关机,没有关机,说明她至少是安全的,而且她最后接你手机时,说她在一个幸福的地方。换一个角度,如果她受到威胁,语气肯定不会那么平静,不会说在一个幸福的地方。我继续劝道。 李洪坐了下来,说:你说的,但愿是真的,否则我将投诉你。 我一笑:你应该多了解一些细节再来报案,或者你自己可以去接触真相,然后再来报案也不迟。 李洪有点不甘心地转身离去。 又过了几天,我去村里公干。在村里一个巷口的转角,遇见一个男人正躲在转角的暗处,偷偷摸摸地看着一个地方。我走上去,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问:你干什么? 那个人吓了一跳,转过身,原来是李洪。一看是李洪,我大约猜出是什么事,便往他观察的那个地方看去,在一间促狭暗黑脏兮兮的砖瓦房,依稀看见两个相互依偎的人。 李洪叹了叹气,无奈地说:当一个男人看见他的老婆和别的男人在一起,那个男人还是个快死的人,而且他的老婆当着那个快死的男人面前,对她的老公不客气地说,他什么都比你好。你觉得那个男人会怎么想? 我一惊,他不会要杀人吧。刚要劝导,李洪已转身,走得就像一个瘪了的气球。走了几步,丢下一句话:我不会做傻事的,放心。 我也不想去打扰那一对别人不理解的人,外面对他们议论纷纷,飞短流长,而他们守护着自己的安静,并把守护的样子雕刻在乡下郁闷而不断减速的空气里。我像仰望星光一样看了一会,然后离去。 再过了几天,我刚要进村,便看见一支送葬的队伍吹吹打打地走出来。一个女人捧着张松的黑白照,走在最前面。而落在队伍最后面的女人,矮小的身子不断颤抖,以至于每走一步都像是要跌倒。是杜雪。离队伍越来越远,仿佛送葬的事与她无关,但她眼眶通红,忍着极大的委屈与痛。最后乘上路边的一辆客车。 我也摇摇头,看着客车一路向西,那些扬起的尘土很厚重,仿佛永远不让人看透。 (沈国徐 作者单位:诏安县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