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前,这座形似一道彩虹又似一弯明月的桥并不在预定的行程中。是同行的文友忽然记起,说反正去德化大兴堡的路与弯桥同个方向,无非多拐个弯。多拐个弯,就多了道风景,人生路上这样的收获往往让人既意外又在意料中。可弯桥于我,这座打小就从桥面无数来回走过的石拱小桥,它带给我的竟然全都是意外。 生于闽南,已到了可以戏言“过桥多于你走路”年纪的我见过不少桥。有的桥雕龙画栋,桥下商船连绵;有的桥横卧山涧,山人野夫偶过;有的桥飞跨南北,气势非凡;有的桥,无非几块石头或一条铁链外加几块木板。而在造桥技术上,泉州境内就有首创筏形的洛阳桥;桥墩下采用睡木沉基的安平墩桥;用四墩五孔搭架起来的东关平梁木廊桥…………而脚下这座见证了历史繁华至今仍是无名之朴的弯桥,乃由溪石堆砌而成,堆砌的技艺颇为讲究,要不然是撑不起长13米、宽3.5米、高4.5米桥身的,尤其是那60余层数千石块组成的半圆形桥洞。他们说这是用极为罕见缜密的并列干砌法砌筑而成的,若不是这样了得的匠心匠力是难以支撑一座桥从遥远的明代走到今天。可惜的是关于它的记载几乎为零,这是一座没有故事的桥。 没有故事的桥?怎么可能?一座横跨历史长河,历经岁月磨洗,如今风韵犹存的桥,怎么可能没有故事?心急的我摸起手机欲问百度。“别费神了,别说找不着相关资料,十几年前我几乎把弯桥村的村民都问过了。只道是一位南安金淘商人捐建的,说他发过誓,如果发迹就捐建一百座石拱桥,弯桥是他捐建的一百座石拱桥之一。除了这,这的确是座没有故事的桥。”文友解释说。是的,这事也曾听母亲说过,母亲还说弯桥最初叫圆桥,功德圆满之意。但在闽南方言中,圆与弯谐音,加上圆桥的桥洞是弯弯的半圆形,久而久之弯桥替代了圆桥,弯桥所在的村也成了弯桥村。只是,这座建于明代的桥是不可能没有故事的。要知道,附近的大兴堡是清朝德化陶瓷、海产品重要集散地之一,一度商贾云集,贸易活跃。一手建造大兴堡的大兴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在清朝就把当地生产的陶瓷销往国外,是打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商路的关键人物。大兴公生有十子,所以就把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大兴堡分成一房、二房…………十房,还为每个儿子在大兴堡附近每人各建一座“砖厅石埕”的大砖厝。据说,大兴公的巨大财富不仅源于贩瓷生意,还自己建窑造瓷。所产的瓷器就是靠雇挑夫沿着弯桥,经锦山村“瓷帮古道”至永春县“许港”,再上舟船到达泉州港口,销往东南亚乃至中东、欧洲………… 这座见证了一代代瓷乡人为瓷而欢为瓷而泪的古桥,怎么可能没有故事呢?执拗的我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问母亲、问同学、问儿时的伙伴,可是关于弯桥的故事依然是一张白纸。立于桥上的我,心情难免有些低落。就在这会,母亲回拨电话说,有一次挑着担子从弯桥过,路滑,“柱槌”(闽南话,即省力棍)没用好,差点摔到溪里去,幸好桥上的老松架住了我,那次你还在我的背上呢…………末了,年近古稀的母亲问我这算不算故事。我一时哑然,不知该怎样作答。此刻,我的身旁就是那株从桥身侧面石缝斜生出来的参天老松。老松精神,围度两米多的黑褐色老干似逍遥的飞龙,千回百转地向四方游去。它庞大的树冠就是我头顶上的绿色大伞,遮覆面积足有两百平方米,整座桥身都在它的庇护下。此时此刻,枕水而卧、娇憨如月的弯桥掩映于古松下,和水里五彩斑斓的倒影交相生辉————桥上树影婆娑,雀鸟腾跃,炊烟袅娜;桥下鱼翔浅底,虫鸣隐约,浮岚空蒙…………一幅墨色未的旷古奇画,就在眼前徐徐铺陈开来,千年的平仄雅韵就在斑驳的树影里凝滞,随流水烟波一起淌进时光的苍茫中………… 这一刻,我终于明白,这是座失去记忆的桥,并非没有故事。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