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0月30日讯 “根据游客拥堵指数和突发事件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指挥调度平台指导民警快速有效处置。”近日,记者来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大厅,民警林丕向记者介绍道。2018年以来,平潭公安局探索建立了智能扁平化指挥体系,加强数据融合共联,为推进城市治理、打造平安景区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信息支撑。 先期预测 疏堵保畅 “道路比想象中畅通多了,一点也不拥堵。”10月4日,在平潭西航路,第二次来岚旅行的游客张丽蓉兴奋地说。张丽蓉告诉记者,2016年,她从江西自驾来平潭旅游,那时候车一多,再遇上点剐蹭,路就堵死了。 “时隔4年再来平潭,四通八达,路宽敞,还有预警信息,交通事故也少了,车多人多也不会长时间拥堵,改变太大了,让我的旅游体验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张丽蓉说。 张丽蓉的旅游体验感提升,正得益于平潭公安指挥调度平台。据介绍,在重大节日旅游旺季期间,平潭公安局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对进出岛车流量、景区人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当流量达到可容纳的阀值,该局将会启动相应的等级管控措施,合理调配警力,指令相关单位及时进行处置,确保道路交通、景区秩序井然。“比如,当进岛车辆达到黄色预警,我们就会指令交警支队、相关派出所提前部署,及时做好疏堵保畅工作。”民警林丕说。 此外,值班领导可以通过公安指挥调度平台实时监测数据、监督勤务,特别是科学分析车流量,预判交通堵点,提前做好科学合理的交通分流。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针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及时预判、提前部署,提升管事率,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林丕介绍道。 屯警于景 调度“扁平化” “警察同志,我们的孩子走丢了,帮帮我们!”10月2日下午4时许,平潭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城关派出所民警在龙王头景区执行联合巡逻任务时,接到游客求助,称有两个小男孩在龙王头沙滩游玩时走失。 接到求助后,景区巡逻警力立即投入寻找,对景区周边进行了拉网式的排查。然而,在偌大的沙滩、几千人中寻找两个孩子绝非易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不断上升,求助人的情绪几近崩溃,民警的心也越揪越紧。 就在此时,望向远处岸线的民警突然看到最南面的一片海滩上,有两个小孩的踪迹。于是,民警迅速向其奔去,将正在游泳的两个孩子带回岸边,经确认正是走失的两个小男孩。最终,走失儿童与家人团聚。 据了解,为加强景区治安防控,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平潭公安局紧密结合平潭旅游景区实际,提前谋划部署,抽调机关备勤警力增援景区安保压力较大的派出所,屯警于景、景警联动,打造平安景区,并配备GPS定位对讲机,民警、警车全部实行电台信号定位,集中显示在公安指挥调度平台上。 “值班领导根据‘就近处警’的原则,‘点对点’调动警力,民警将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处置警情,缩短了警情的处置时间,实现调度的‘扁平化’,有效避免了警力资源的浪费问题。”林丕说。 截至目前,平潭公安局共有效处警450多起,成功化解景区内交通类、消费类、民事类等矛盾纠纷58起,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小孩6起,提供咨询等其他便民服务类累计546人次。 “通过平台点对点指令我们到现场处置,既提高了我们的处警效率,也能够节约我们的处警时间。”平潭城关派出所教导员陈斌说。 智慧治安 主动预警 随着实验区近年来外来游客激增,平潭公安局的旅游警务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为了满足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对公安机关工作不断增长的新期盼,该局将勤务模式由被动接警处置转向主动预警预防。 今年以来,平潭公安局充分结合旅游民宿产业火爆的实际情况,主动跟进,对符合条件的123家民宿安装了旅馆业实名登记系统,有效破解了入住民宿的旅客信息难掌握的问题。从而相继识别持他人身份证入住旅客20多人,抓获在逃人员1名。2020年5月,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网上追逃的陈某从外地到平潭游玩入住一家民宿时,被前台登记系统发现并报警,成为平潭首例入住民宿时被预警抓获的在逃人员。 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提升旅游体验,平潭公安局2020年深入推进治安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平潭警方在全区各轮渡码头、主要旅游景区安装了CTID人员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身份证件和人像双重智能识别,目前已累计汇聚重点数据10多万条。其间,识别预警重点人员40多名,进一步激活游客预警机制效能,发挥大数据保障旅游优势。 针对治安隐患监管难题,全区所有派出所相继组建了“旅馆民宿微信工作群”,定期推送治安信息、预警提示、寻人启事等最新警讯,为游客提供紧急救助等便民服务487起。成立了由社区民警、村居民干部和民宿业主等参与的“义务巡逻队”,在游客密集点实行定点值守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社巡合一”勤务模式,累计消除各类隐患1100多个。 在每年5至10月的旅游旺季,辖区内有旅游景区的派出所还会根据工作实际,在重点区域设置流动旅游警务室,就地处置各类涉旅警情。今年以来,先后成功调处矛盾纠纷、打架斗殴等治安警情80多起,受理群众求助1400多次,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2万多元。 (本报记者 陈菁 通讯员 郭朝亮 翁康)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