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春草绿,我想起了家乡的那棵野茶树。 大概是上了年岁缘故,故地重游,总喜欢寻觅孩提时代的痕迹。回到老家,看着原来一幢幢的小土楼在风雨中逐渐凋敝,铺着小石块的村间机耕道被荒草湮没,陡然心生荒凉的感慨。是啊,过去的痕迹还能难找寻到吗? 顺着机耕道走去,走到村口那口老井旁,那棵孩童时候采摘的野茶树,竟然还在!我心中的失落感一下子被诧异惊喜替代了。 记得小时候,那棵茶树就长在村口的水井边,水井常年蓄着清水,是我们村里日常用水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滋润着这棵野茶树。 我注意到野茶树的时候,野茶树已经比我个头高了,那时候,我还不到十岁。上个世纪70年代末,是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村里喝茶的人寥寥无几。一个小伙伴的父亲是生产队长,家里来了客人,总有清茶待客。小伙伴告诉我,他家的茶叶,都是从野茶树上摘的。于是,我也学着从野茶树上采茶。春天,我小心翼翼地把嫩叶采撷下来,洗净晒干泡茶喝。我记得,野茶刚一入口,苦涩无比,但很快便唇齿生香,回甘生津,回味无穷。那时喝茶可没现在讲究,一个黑黝黝的铁壶,舀几碗水,抓一把茶叶丢进去,待到茶汁沏出,茶水稍凉,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去,那叫一个爽快! 暑假,是水稻“双抢”季节,也是大人们最忙的季节。野茶树上的嫩芽被我们采下来,与晒干的鱼腥草一起,烧成防暑大桶茶。大人们去田里劳作时,都会用水壶灌满一壶,带到田间饮用。 年复一年,野茶树的树干越来越密,也越长越高。那时候,我们村里的几个小孩等父母收工时,总是坐在野茶树下,齐齐朝着大人们干活的方向张望,就像嗷嗷待哺的小鸟,而野茶树不言不语,默默地为我们遮挡着烈日风雨。 如今,我们早已不再喝野茶了,一般都喝大红袍和铁观音之类的精品包装茶。野茶树,依然枝繁叶茂屹立在井边。它曾经给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提供茶叶解暑。它不张扬,默默伫立,虽然现在没什么人喝它,但在我心里依然是美好的童年记忆。 野树绿茶,茶汤入口鲜爽,茶味浓醇厚重,按照父辈们的说法,味道很“野”。除了摄人心魂的栗香,还有一股神往心醉的甘甜,停留在嘴里的滋味持久清悠。 我采了一大把,迫不及待地想带回去冲泡,细细品味过往。 (彭清水 作者单位:三明市梅列区人民检察院)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