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1-06-11 10:01:27

吴骁:农民工的“护薪人”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11日讯 “小吴,你又来了呀。天这么热,你也辛苦了。”5月26日, 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建筑工程管理处干部吴骁又来到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平潭高铁中心站开展普法活动。吴骁是实验区交建局唯一一位农民工工资清欠专职人员。他以心护“薪”,捍卫农民工合法权益。仅2020年,他就接待了农民工上访30余次,累计为2000余名农民工讨回工资,协调清欠工资约7000余万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交建局建筑工程管理处常常收到两种诉求件,一种是项目工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访件,而另一种是感谢吴骁帮农民工成功讨薪维权的。

这个常常被农民工称谢的吴骁,是实验区交建局唯一一位农民工工资清欠专职人员,他被同事们亲切的称为农民工的“护薪人”。

多方奔走协调

两周成功讨薪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你,还钱你也不要,还帮我们讨回‘血汗钱’,这些咸菜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你能收下。”3月,老胡和媳妇重新回到平潭务工时,第一件事就是把在老家腌的咸菜给吴骁送去,感谢他的慷慨解囊以及倾力相助。

2021年春节前,江西籍农民工老胡夫妇上访,反映某项目工地拖欠其工资两万余元。由于子女在江西发生事故,他们已基本花光身上全部积蓄,无法回家过年,因此请求政府及时帮其讨回工资。

吴骁了解了情况后,立即现场对接了项目总包单位。原来,老胡夫妇所在班组未及时统计工程量上报施工总承包单位确认,总包单位无法核实其具体的工资,且年底该工地已经停工,无法支付工资。

为防止农民工夫妇出现过激行为,吴骁先是对他们进行了安抚,承诺会尽快解决问题。见他们夫妇连返乡的车票钱都没有了,吴骁又自掏腰包帮他们购置车票。之前还不拿到工资誓不罢休的胡某,被吴骁的真诚打动了。他说:“我记得你,你以前来过我们工地,还给我们做政策宣传,我们相信你。”吴骁的承诺没有落空,年后,胡某还没来平潭就拿到了年前拖欠的工资。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去年年底,平潭某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各股东之间存在商业纠纷,项目工地的工程款数月未能下拨,至年底已拖欠农民工工资近千万元,涉及农民工700余人。

眼看年关将近,却迟迟拿不到工资回家过年,多名农民工无奈上访。上访件一转到实验区交建局建筑工程管理处,就引起了吴骁的注意。

“每个工地出现欠薪问题均有特定的原因,但我始终坚信,不论什么原因,都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理由。”吴骁说。

抱着这一坚定信念,吴骁先是约谈了该项目开发商,及时掌握纠纷及拖欠的详情,再进行初步协调,而后紧急向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报告相关情况,协调实验区领导出面化解。经过不懈努力,开发商启动了拨款程序,两周后,700余名农民工顺利在年前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page]

严谨解读政策

维护劳动者利益

针对有争议的拖欠行为,吴骁坚持正确解读政策,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2020年底,多名工程车司机向实验区交建局反映平潭某项目拖欠其工资十余万元,希望得到帮助。

“由于工程车司机到底属不属于农民工,在认定时存在一定争议,所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实验区某货物运输有限公司陈宝钦回忆道。

据了解,由于项目工地挖掘及渣土运输分包项目通常是以工程量分包,并不以劳务的方式进行,因此相关纠纷被定性为拖欠工程款,而非拖欠农民工工资,项目总包单位往往以此为理由,拒绝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

“工地驾驶员以自身的劳动赚取工资,与木工、钢筋工等其他工种没有本质的区别,分包商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合同的性质,不能作为拒不支付工资的理由。”认真研究过相关法律条文后,吴骁找到了该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其进行了政策解读和宣讲,施工总承包单位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后,及时支付了工资。

“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项工作不容易,但农民工更辛苦,不能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吴骁说。

健全“治欠”制度

畅通上访渠道

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难度加大,除了现场调解各类纠纷,吴骁还花费了大量精力,健全“治欠”工作中的各项制度落实工作。其中,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最为艰辛。 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是指每个工地通过电子考勤的方式,将工人考勤数据信息统一上传至福建省实名制管理平台,为后续劳务纠纷提供数据支持。“这一工作不仅要监督各在建项目工地必须购买相应的考勤设备,还要解决设备与管理平台的对接问题,同时让工人每日按时考勤。”吴骁说。

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年吴骁走访了全区130多个项目工地,逐一核查了每个在建项目工地考勤设备配置及数据对接情况,助力实验区在建项目工地实名制管理全覆盖。与此同时,吴骁还推动畅通上访渠道,及时掌握农民工信息。“如果你们利益受到侵害,可以拨打举报电话反馈,还可以直接到信访部门投诉,由信访部门转接给我们处理。”每次到工地吴骁总要提醒工人们。

(本报记者 陈菁 通讯员 林舒玲)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福建法治网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大厦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