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7月6日讯 有着分工明确的小团队,引诱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前往缅北“淘金”,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人一点一点运往缅北。日前,随着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汉某珍被戴上手铐,送进了安溪县看守所,这个特大偷渡团伙被安溪警方成功捣毁,33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今年3月,安溪县公安局联合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公安局抓获6名涉嫌偷私渡的犯罪嫌疑人。在对嫌疑人的深度审讯中,安溪县公安局办案民警发现这些偷渡客背后存在一双幕后黑手,组织他们从福建、贵州等地出发,分段换乘到陇川边境,最后偷越边境。 该案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为尽快打掉这一“越境运输”链条,安溪县公安局梳理掌握线索后,迅速组织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远赴云南省开展侦查工作。经过近3个月的缜密侦查、昼夜奋战、觅迹寻踪,专案组成员最终在云南、福建、贵州将这一链条上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蛇头:5个小团队分段运输 人蛇,即偷渡者,由于早期偷渡者往往采取乘船偷渡的方式,其间偷渡者像蛇一样蜷缩在甲板中,故被形象地称为人蛇。其中,组织偷渡的人被称为————蛇头。50岁的云南籍女子汉某珍,就是这样一名蛇头。 汉某珍,1972年出生,已婚,育有一子一女。表面上,她和所有这个年纪的女子一样,健谈,喜欢广场舞,喜欢旅游,走在人群中,你甚至很难将她和犯罪嫌疑人联想到一块儿。然而实际上,她却是这个偷渡团伙背后的组织者,负责关键环节运输的核心人物。 那么,汉某珍作为一介女子,是如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偷渡链条的呢?随着审讯进一步展开,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在汉某珍的身后,有着一个由5个小团队、20多人组成的偷渡团伙。 这5个小团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他们将整个运输链条分为了5段路线,分别是福建至云南、贵州至云南、云南昆明大理至保山、云南保山至德宏、云南德宏至境外。而汉某珍负责的是整个偷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负责将人带至“安全屋”(蛇头间黑话,偷渡客多将其称为“小黑屋”,借以调侃安全屋其实并不安全),并运往境外。 汉某珍(前左二)指认现场 像蚂蚁搬家一样,这伙偷渡团伙正是通过分段运输,一点一点往外“搬”人。并且,这个运输方式还存在诸多“好处”,例如可以随时变换路线,可以减少沟通避免被一网打尽,这些都给专案组的侦办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某珍等人自以为每个环节都足够隐蔽,最终还是被警方通过蛛丝马迹揪了出来。今年3月初,民警发现一伙偷渡客踪迹后,又顺藤摸瓜发现了汉某珍的存在最终一举将该团伙一网打尽。面对如山的铁证,汉某珍对其组织偷渡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出去的人都赚到钱吗?”在前往看守所的警车上,负责押运的专案组民警问道。 汉某珍说,她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回来,哪怕回来的人,也不敢到处声张………… 司机:跟着“大姐头”运人赚快钱 与汉某珍一同被捕的还有47岁的江西籍蛇头邓某,在这个团伙中,他负责福建至云南段的运输。落网后的邓某,面对民警数度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邓某自述,其原本在江西老家做全职滴滴司机,虽说风里来雨里去颇为辛苦,但每个月也能赚个万把块。一次偶然的机会,邓某认识了年长他3岁的“大姐头”汉某珍,汉某珍对邓某说,这(运人)是灰色行业,安全、来钱快、被抓到了也没事…………一心想赚钱的邓某,一时利欲熏心,便听信了汉某珍的说辞。就这样,邓某从一开始只是帮忙运输,到帮忙引诱他人前往缅北“淘金”、安排路线,最终越陷越深,也成为了福建至云南路段的一名蛇头。 民警审讯嫌疑人汉某珍 “原本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多好!现在,钱没赚到,家也没了…………”被捕后邓某痛哭,称自己的女儿还在读书,不知今后该如何面对家人。然而,再多的眼泪也无法洗刷犯下的过错,邓某最终将面对法律的严惩。 偷渡客:感谢你们,把我们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从3月份发现这伙偷渡人员的踪迹,到分析研判,再到奔赴云南展开抓捕,全体办案民警加班加点,卯着一股劲儿争取早日端掉这个偷渡链条。专案组民警非常清楚,每拖一天,可能就又有梦想“一夜暴富”的人因为经不住诱惑走上不归路。在云南的抓捕过程中,民警就解救了一伙准备偷渡的年轻人。 这伙人一共有6人,平均年龄31岁,其中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才20岁。他们来自贵州和四川,起初是听“朋友”说缅北是“淘金天堂”才决定偷渡前去“赚钱”。 6名偷渡客 途中,这伙年轻人才知道,自己出去做的是骗人的勾当。此时他们中有数人试图退出,结果遭到了蛇头和司机的拒绝,上车前还一脸和气的蛇头,上了车后立马变了脸,一边没收了他们的手机,美其名曰避免被警方监测到;另一边对他们威逼利诱,让他们畏于警方发现,不敢擅自逃离。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语言不通、环境复杂,这些年轻人最终只能听天由命,一步步跟着蛇头踏入深渊。 “警察同志,感谢你们将我们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被抓获后,6人并没有反抗,而是感激地对民警说:“早知道是出去骗人,我们就不来了!缅北哪里是他们(蛇头)说的天堂,简直就是地狱…………” 民警对6人的悬崖勒马表示赞赏,在押送回派出所的路上,也发自肺腑地告诫他们,今后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妄想一夜暴富,更不要因此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本报记者 叶华南 特约记者 黄朝宏)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