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治报,让新闻离你更近!
2021-08-26 11:11:38

夜读不觉时光浅

作者: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

少时,我家是一处典型的江南老宅,每至冬天,即便长窗紧闭,仍透着几丝渗入骨髓的寒意。一个人呆在卧室里冷得出奇,于是,我端起小板凳,躲到狭小的灶间,坐在煤炉前,一边取暖,一边读闲书消磨时光。

叔祖母每天晚上要烧热水洗脚、冲汤婆子,约莫要折腾到八九点钟才消停。这段时间,我静坐于炉畔,手里捧着一卷书消遣打发时光,陪伴我的只有一把铁皮老壶,它稳若泰山地安坐于煤炉上,壶中的水在熊熊炭火的燃烧中持续升温,冒出白烟,滋滋作响,撩动着寒夜的静谧,让人感受到一股人间烟火的气息。

如果说炉火能温暖人的身体,那么,书籍则能温暖人的心灵。在一个个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围着火炉,一本接着一本读书,从楚辞汉赋的旖旎绮丽到唐宋诗词的风流倜傥,从纵横江湖的刀光剑影到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看乏了,对着若明若暗、跳跃闪烁的火苗,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古人读书的场景。

我受了古人“夜读”的影响,亦有了夜读的心境,一本本书记是一个个打开通往新世界的窗口。我已经记不清在多少个寒夜,拥着一炉炭火,读过多少本书,乃至后来,我逐渐习惯在夜里读书,尤喜在寒夜用功,乃至读到东方泛白。因为,冷能清新头脑,夜,能摒除杂念,母亲经常心疼地数落我不爱惜身体,父亲看到,晒然一笑:“比起我当年,她这点算什么?”父亲少年时,正逢“文革”,知识青年“下放”农村“体验生活”,他白天忙农活,夜宿破茅屋,在一个个水滴成冰的冬夜,他借着煤油灯的微光,捧书苦读,倘若将书籍比作一个个宝藏,那父亲就是开掘宝藏的人。所谓天道酬勤,父亲终不负所望考上大学,逃离了农村。

光阴荏苒数十载,我从稚童步入弱冠,从而立迈向不惑,老宅早已拆迁,我们搬入洋楼,煤炉已是浮云,屋里装了地暖,窗外,飞雪漫漫,窗内,暖意融融,往柔软宽厚的棉被里头一钻,有了沉醉温柔乡的惬意。床头砌满了书,我可以点兵点将似的想翻哪本书就翻哪本,忽地想起了林语堂曾说过:“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古人夜读或为黄金屋、或为颜如玉,我的父亲则为了考大学,改变命运而读,功利性极强,便是当年的我,也抱着蹭炉火余热的初心。唯有此时的我,既不用甘受囊萤映雪之苦,亦不用为取暖消磨时光而读,我的灵魂在白纸黑字间走遍大江南北,在油墨幽香中横跨古今中外,吹灭读书灯,披上一身月,这才算真真正正得了读书的兴味,做了时空的主人。

(申功晶)

头条推荐
热图推荐
精华推荐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