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昌都,还没从高原反应中缓过神,孤独和思乡让身处雪域高原的我又陷入另一种困境。 第一个周末,有援友+老乡相邀一起去“过林卡”。刚开始以为是去一个藏语里叫“过林卡”这个地方喝茶聊天什么的。于是抱着给自己那缺氧的身子放松的心态,我拖着一副软绵绵的身躯,跟随援友们一同爬上越野车,出了昌都城。 西藏有句谚语:“那曲最高,阿里最远,昌都最险。”昌都之险,险在路上。出城即爬山,只见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不断向山上攀爬,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直爬到海拔4200多米的一处草地。往山下回首一看,生活的城市显得如此渺小;往前方抬头注视,远方的山比远方更远。 到了山顶,才知道原来“过林卡”有点像我们福建的“郊游”。后来,在昌都的同行告诉我,在西藏大部分地区叫“过林卡”,而在昌都则叫“耍坝子”。 “林卡”在藏语中的意思为园林。“过林卡”则是指穿戴鲜艳整洁民族服装的藏族同胞,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或在婆娑的古树下,或在溪畔的林卡里,或在山野的花丛中,或在绿茵的草地上,一起歌舞娱乐,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意思。 只不过这边的“过林卡”比我们那里的“郊游”显得更为随意。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过林卡”亦是如此,只要是有草地、有树荫、有水流的地方,都是藏族同胞“过林卡”的首选。 这次在海拔4200多米的山上“过林卡”,站在山顶,环顾四周,群山连绵,蓝天四垂,千山万物都被包揽在眼下,蓝天白云都被放置在胸上,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种置身于广博天地间的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只见大家贪婪地欣赏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景,仔细地俯视着日夜相伴的城市。在这里,远望可以看到天地相接之美景,近观可以看到盘山公路之蜿蜒…………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经过千般辛苦看到的风景,其实不再只是风景,它包含的还有付出和收获的快乐。同样,有幸来援藏,是一段故事,也是一场修炼,更是一种人生的快乐。 进藏后,虽然高反严重,适应过程非常艰难,忍受疼痛及其他身体不适似乎已经成为了援友们的常态,但不管怎样,经过一周多的适应,大家终于挺过来了。无论生理还是心理,大家都经受住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在昌都站稳了脚,并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去。 天下没有远方,闽藏都是故乡。在这个离天最近的第二故乡,体验着“过林卡”这一独特的藏族文化,也是给身处高反、缺氧环境下的自己来一次“有氧”的放松。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为援藏更好地工作。 (刘志雄)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