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幼喜欢金石篆刻的周洪江,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开始学习研究中国传统典籍《道德经》,并用篆刻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呈现《道德经》的精粹内容,于是有了《知白守黑————在篆刻中感悟<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考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共分为81章,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曾有媒体报道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过统计,《道德经》是被译成别国文字第二多的世界文化名著。 周洪江爱上《道德经》是“因祸得福”。他一度痛风发作,生无可恋时经人介绍结识了文化学者、中医专家吴北午先生。“在治病和交往的过程中,北午老师的新病因学说、百龄定律、皇家养生体系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来吴北午先生要出版《道德经北午注本》一书,约请周洪江装帧设计、篆刻专用印章。周洪江由此与《道德经》深度结缘,日思夜想获得诸多感悟之后,他产生了用篆刻印章的方式传播普及老子智慧、泽被世间众生的想法。 《道德经》按现在通行的王弼注本计5162言,分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81章。周洪江依己之体悟,对应每章共刻印81方,印文计636个字,不到原文的十分之一。他选取治印的这636个字分别是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第四章“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第五章“不如守中”,第六章“用之不勤”,第七章“天长地久”,第八章“上善若水”,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第十章“爱民治国”,第十一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二章“圣人为腹不为目”,第十三章“吾无身有何患”,第十四章“其上不,其下不昧”,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第十六章“敬虚极,守静笃”,第十七章“谓我自然”,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绝学无忧”………… 选择即态度。周洪江精选这些句子入印,自然有他深沉的思考。比如第二十一方印文选“惚兮恍兮”,据他在书中说是想表达“道”具有不确定性:说它是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的吧,它却能生成万象;说它是惚惚恍恍若有若无的吧,它却能产生万物;说它深远难见吧,其事物中都显示着“道”的实质,从未离开我们。又比如第二十二方印文选“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看到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比争”,这“比争”不仅折射出现代人浮躁不安的生存状态,更折射出人们对欲望的贪婪和膨胀,故想借此告诫人们不妄为、不非为,做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不与人争,得大自在;再比如第二十四方印文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是要提醒人们,踮起脚想站得高一点,反而站不稳,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还是应该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第三十六章印文选“轻者失本,躁者失君”,是说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因此做人做事切忌浮躁,要猝然临之而不惊,无辜加之而不怒………… 全书各章分别由两部分构成,一为印谱、印文、印章尺寸和材质、书法作品,一为原文、印文释义和作者感悟。推荐朋友们读此书,既欣赏了篆刻、书法艺术,又接受了《道德经》的熏陶,还领悟了人生经历非常丰富的作者周洪江的思与想,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何况)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