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这里稻花飘香,今天这里田野奔向远方。与其说塘背的田,不如说是塘背的“甜”。这里的老牛已经走远,它的时代也已走远。 当来到塘背村的那一刻,我看见这里的新时代越空而来。薄雾轻绕的早晨,满眼一望无际的瓜果,整齐的田埂,清清的小溪,小溪边绿得发亮的小草上闪着晶莹的露珠。 我看这身边的田野,谷穗弯弯,半青半黄的禾杆整齐地直立,上面停着好多蜻蜓,它们是那样安静。摘下一粒,放进嘴里,轻轻一咬,一股稻汁的清香,顿时溢满舌尖。是那种淡淡的、薄薄的馨甜,母亲的乳汁一般。瓜果熟了,这季节真好。 多彩的田野,沉静的泥土芳香。塘背人是这田野的子女,被田野供养;在田里撒欢,在田里想象;在田里耕种,在田里成长。 酒是陈的香,而这塘背老酒更如同岁月的老友,它曾目睹塘背人的青涩,也曾见证塘背人的欢颜;它知塘背人记忆的绵长,也一定能看得见塘背人眼里的忧伤。举杯敬旧友,轻轻抿一小口,慢慢咽下;咽下这醇厚,属于酒香的,也是岁月的;慢慢感受那一股淡淡的温暖,从舌尖,滑到心头;一点点温柔,一点点力度。还是记忆中的味道,记忆里的沁凉。仍然有点甜,有点糯,比糖水纯粹,比酒酿醇香。闭上眼,好多的岁月、好多的欢聚,突然一下子又堆在了眼前。 几百年的传承,需要多少的豪情与坚守。塘背老酒,何其幸也!在革命战争年代,饱含深情的客家儿女,拿出珍藏多年的塘背老酒为红军战士践行,客家人是何等慷慨激昂!与塘背老酒一起的欢聚,从时间的河流里打捞起的那些时光。这塘背老酒,这欢聚,就如同一种基因密码,规约着塘背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又会回到哪里。 这老酒如同历史的记事本,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为家乡的人们守住传统,一分恒定几分清静,更为漂泊的游子留住舌尖深处的这一缕乡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里的人心里装满飞翔的欲望,一抬脚,真的有翅膀,会飞,飞过田野,飞到远方。那是因为塘背人有梦,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飞得更高,去到天涯。暂离乡村,告别贫困;告别荒瘠,告别落后;到山的那边海的对岸,那是塘背人凤凰涅的诱惑,童话世界的美好。 由此塘背人“走出去,请进来”、“请进来,走出去”。敢拼敢闯的拼劲,流淌在塘背人的血液中,那个有梦的塘背人,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充满血汗和心酸的记忆。 塘背的田是一本大书,塘背的老酒是客家人的魂,这里和这里的子女是这大书的墨香。塘背人想念这里的田,品味这里的老酒,就像老牛想念那溪旁泛着露珠的青草,还有那清亮亮的溪水汨汨地流淌。它们是塘背人的梦想和希望。 (詹兴渊 作者单位:长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
找福建律师 、看福建新闻 、免费法律咨询 ,就上海峡法治在线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福建最权威的法律门户网站
地址:福州华林路84号福建日报社附属楼5楼 新闻投诉:0591-87870370
版权所有:福建法治报社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71101号 闽ICP备11004623号-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举报电话:0591-87521816,举报邮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